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0期 ID: 147589

[ 颜海红 文选 ]   

循纵横两

◇ 颜海红

  《墨池记》可谓尺寸之间,景象万千。但是这万千景象却不是一眼就能看透,需要我们耐心揣摩。
  文章的二、三两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作者在文章内部铺设了纵横两条线索,巧妙地借“墨池”表达了“劝学”的思想。
  纵线是:第二段从“羲之之书晚乃善”切入,指出书法大家的成就不是天成,而是“精力自致”(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着眼于王羲之学书法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概括为“精力”两个字,虽未多加描写,却因有了前面的“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的铺垫而让读者联想,让读者信服,书法大家如此辉煌之成就也是勤练而得,这定让读者生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心理;第三段从王君盛的做法(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又嘱咐曾巩写一篇关于墨池的记)切人,着眼于王羲之学好书法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不但可以名留青史,而且为后人膜拜。作者为读者描绘了这么一幅美好的景象,自然能够“诱惑”读者去追求这一境界,所以本段最后作者说:人有一能,就能使后人如此崇尚,水到渠成的劝导不言自明——为了让后人崇尚,我们难道不该努力学习吗?
  笔者以为,第三段的文字初读絮絮叨叨,好像只交代王君盛如何利用王羲之的遗迹来做劝学文章,是无关紧要的琐事,其实正是避开第二段的劝学角度,选择了一个新的“关注点”,突出王羲之学成之后成为数代人学习榜样的情景,以此来引导人们通过学习成就人生,其实无一句闲语。劝学劝得如此之巧妙,不着痕迹,真正是匠心独运!
  横线是:墨池之遗迹可以激励后人勤奋学习,学习什么呢?文章首先劝人们努力学习书法。“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学不如彼邪?”说的是书法成就赶不上王羲之的人主要是学的不如他刻苦,所以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必须刻苦练习。曾巩却不囿于此,“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已经暗示读者:只要一能即可使得后人推崇敬重,“一能”可以是书法,当然也可以是绘画、雕塑、文章等等,无论哪一方面的学问都要勤奋学习。作者最希望人们在道德方面尽心修炼,说出“学不可以少”的观点后用“况”递进,表示修养道德更需要不断学习,仁人庄士的道德风尚更会恩泽后世。显然作者更推崇道德的学习。总之。作者横线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劝学主张,使得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
  这篇小文章,纵横两线,交错展开,要想尽得其妙,须得看透第三段的巧妙及其和第二段的关联。笔者拙见,仅供参考。

循纵横两

  •  / 谢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