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这篇小小说,情节简单,立意新奇,人物鲜明,通过一包奶糖。表现了伟大母爱的主题,结尾化悲为喜,又很惊奇,而标点的运用更令人惊叹。
一、一叹三味
小说中离异的母亲在王小亮八岁生日这天,到学校接自己的孩子。来到传达室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我们比较一下,如果把文中的“亮!我的小亮!”一句中的叹号改成逗号、句号,变成“亮,我的小亮。”内容平淡,效果一般,而两个叹号的运用,表达的内容则非常丰富:
——王小亮,我的宝贝儿子,我来看你,是冲破层层阻挡。重重困难的,多么不容易啊!
——王小亮,我的儿子,你现在在哪里,快出来让妈妈看一看,你还是那么聪明可爱吗?
——王小亮,妈妈离开你以后,生活得怎样,他们(爸爸和继母)对你怎样?有没打你骂你?
真可谓是一叹三味,尺水兴波。
二、一点三韵
作品为了表现丰富的感情,在文字间停顿上又匠心独运。如:
①“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②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①句一词一停,表现了离异母亲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儿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牵挂;儿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希望。联系课文开头时背景的描写。“西北风呼啸”、“残雪翻卷”,天气寒冷,让离异的母亲,语言难以连续;思儿心切,百感交集,语言又难以连贯;母子分离,忧儿如焚,答非所问,语言还难以连接。只有用一词一停,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离异母亲的复杂情感,非常透贴。
句②“他”一词成句,有以下内涵:
——王小亮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八岁的小孩,每天照例要做完六件家务,多么不容易,又多么坚强勇敢。
——王小亮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好不容易得到自己又特别喜欢的糖。“笑眯眯地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表现了他善良大方。
——王小亮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剩下的糖,他怕爸爸和继母知道来由。到家前“他低下脑袋。想了许久”,将糖埋在雪堆中,还特地插上小棒棒。这表现了他的活泼、聪明。
——王小亮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当发现雪融糖化时,伤心,后又抠尝甜甜的泥土,破涕为笑,真的了不起。
课文中“那泥土,甜丝丝的。”用逗号逗开,突出了那“泥土”的情韵:
——那“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小亮的至爱至情,滋润了王小亮伤痛的心。
——那甜丝丝的泥土,传达着同学,老师,传达室老人对王小亮的爱心。
——那甜丝丝的泥土,就是慈祥的母爱,伟大的民族之爱,公正的社会之爱。这种爱会给他们以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文章巧妙运用逗点,用停顿,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三、一省多意
文中有几处省略号的运用非常独到。如:
当传达室老人告诉她,“都放学了。”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知……道……”
省略号所表示的内容为:
——我知道了,带不到王小亮,王小亮被人带走了。
——我知道已放学了,铁门已锁,但是我还是要等,我太想念王小亮啦。
——我知道了,他爸爸和继母那么狠心,不让我看王小亮。
——我知道了,有你们的关心,王小亮不会有什么问题。
标点符号的运用真可谓是达到了省而不略,至神至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