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数学公式、化学元素符号可以跨跃国际交流一样,我一直坚信,音乐是无国界的。
无论是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或是李斯特的《蓝色狂想曲》,都能从任何一个懂得琴艺的人的指下流溢。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纵使语言上无法交流,作曲人肉体已化为尘土,但那一个个黑色的跳跃的音符,却能穿越时空,传达着永恒的情感,何其美哉,音乐!
喜欢音乐的独有的空灵,纯澈之美。这就如在午后或是黄昏斜倚在窗台上,静静地听一首轻音乐,曲子悠扬而舒缓,拂去了心中的疲惫焦躁,点点的阳光似也随着轻风晃动。
也喜欢音乐自在飘飞的随意,无论你是弹奏钢琴还是拉响小提琴,其实都无需偏执地拘泥于乐谱,你尽可闭上眼,十指连动让手指随思绪变换着旋律。彼时,不安的情绪也如流水汩汩,从键盘上,琴弦中飘散了,心灵又重回了清明。
更沉醉于音乐非凡的迷蒙,距离之美。从前听JAY的歌,总觉得他的吐词不大清,坏了曲中极美的歌词。后来偶然路过一家音像店,门口的音箱中是一个女声在唱《菊花台》,声音很是婉转动听,但我却听不出美感。于是蓦地明白,正是那种模糊,隐约才成就了《菊花台》的忧伤,《发如雪》的凄清,《东风破》的悲凉,成就了那么多人喜欢的JAY,不由浅浅笑了。
其实听外文歌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没有谁会字字句句咬着歌词,也许你乍听起来并不懂词义,但听来听去,其实听的是一种心情。就如我在听AC米兰的队歌,因为全是意大利文,从头至尾我只听得懂一句“milan,milan”,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激情澎湃的心绪,只一遍便能哼得出高潮部分,并能体会到球员们高歌的激昂。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和球队一起穿越一个世纪的历史依然魅力不减。
也曾深深为音乐的凝聚力打动。06年德国世界杯,英格兰队曾在弱旅面前陷入苦战。比赛渐入尾声,焦虑的数万英格兰球迷突然像约定好一样,放声齐唱国歌——《天佑女王》。奇迹一般,球员们仿佛有了士气,在终场前连进两球,以2:0获胜,那一刻,国歌淹没在了掌声之中,音乐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它把球迷和队员们的心紧紧相联,让场上奋勇拼搏的球员们意识到自己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这大概也就是国家为什么要有国歌,球队为什么要有队歌,甚至校歌、班歌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们失不了这些跳跃的、优雅的、黑色的音符,它们时时刻刻环绕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馨甜的花香。它们因我们的用心聆听而愈显奇幻,而我们的心灵,也时时因它们拥着明媚纯澈之光,舒展着灿烂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