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丽、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绝伦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表现了作者超世拔俗的生活情志。那若隐若现、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世界”。作者李乐薇善于借助于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她引入了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了多向重叠,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生、声色交感、移位变形多种技法,来表现感情,使作品充满空灵美,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一、比喻艺术的独到运用
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如果令景物能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其中都要伴随着一些艺术手法。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作者李乐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修饰景物,以达到景物传神的目的。这里选取两例作分析: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这里作者化用了古句“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作者把山中的“小屋”比作“眉梢的痣”,把高山和小屋巧妙地连缀在一起。这是一种比喻创新的格式。它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小比喻句,但如果分别单独使用,修辞效果就会黯然失色,然而组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十分和谐自然,使我们即刻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面容,被比喻的重点小屋,其形体的玲珑和位置的妥贴也表现得格外真切生动。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活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是一个博喻。本体和喻体都不是单纯的事物,而分别是一种情境。此句把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写出了山的恢弘阔达。把小屋比作“风帆”、“飞雁”,作者用了两种在整体上极其不相似,而在神韵上极其相似的情境,来比喻“山上有了小屋”的景致,使原本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天空的遐想。形象地表现了“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这一妙处。
二、参照手法的恰当运用
文章以其写景来表达的思想感情,显现出一种古今参照,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的,但又有所差异的情感纠葛。
作者的小屋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山的怀抱中,树的掩隐之下,花的簇拥中。这里的领土是有限的,但是领空却是无限的,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光线是明亮的,山路是快乐幸福的。夜间的小屋是静谧的,作者在这里白天享受着快乐幸福,晚上则品味着人生那份难得的宁静。这样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一个人生追求。
其实,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作者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美。这样的环境还可以使作者远离官场,洁身自好。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就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浓郁的乡土味道、质朴的劳动气息展示着人性的淳厚,在这里,作者忘记了名利,忘记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一颗抑郁已久的心终于浸润在快乐里。
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更多的时候把自然当做疗伤避难之所,隐居中带有几分消极意味。而本文作者则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己选择的生活。这种古今参照,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获得了历史感与崇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