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帝王气象诗,是指那些称帝为王之人写的诗,诗中流露了诗人欲夺天下的狂气,气吞山河的豪气,唯我独尊的霸气。下面试从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欲夺天下的狂气
秦始皇出巡,威仪万千,看得刘邦眼红,不禁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看得项羽心动,口吐狂言:“彼可取而代之。”此种欲夺天下的狂气,有的是通过诗歌表现的。
李忱曾经遁迹山林,成为僧人。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自己吟咏瀑布得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李忱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续出后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四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千古名诗。
诗歌首句写瀑布出处,“不辞劳”赋予瀑布人的坚韧品质。次句既写瀑布之高远,含出身高贵之意,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岂能”与第四句“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极其形象,令人如睹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其后李忱登上帝位,其欲争帝位的志向先见于此诗矣。
黄巢小时候,有一年秋天,家中庭园菊花盛开,他爷爷在园中设宴,召集子侄孙辈赏菊吟诗。黄巢吟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一首名为《题菊花》的绝句诗,开头两句是说满院菊花在西风中挺立,可惜此时蝴蝶已逝去,不能飞来,徒然辜负了菊花的美丽芳香。后两句是说将来有一天,如果我当了司春之神--青帝,那就告诉菊花,让它也跟桃花一起开放。这孩子小小年纪,竟然为菊花鸣不平,要重新安排它开放的时令,足见他年龄虽小,胸襟抱负却十分远大。后来,黄巢果然当了起义军领袖,几乎终结了唐朝政权的统治。
金废帝完颜亮一向野心勃勃,夺位之前,多次以诗明志,其咏龙诗云:“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前两句是说自己暂且不露真面目,和一些平庸无能之人混在一起;三四两句是说一旦时机成熟,便要龙行天下,一统山河,其抢夺帝位的野心,暴露无遗。
太平天国洪秀全,更是狂气十足。他吟的诗是:“一张天榜蔑古贤,文王武王皆是犬。屈指盘古迄明世,风流数我洪秀全。”他蔑视前王,骂他们是狗,说自己从古到今乃至未来只有自己才配称王。后来果然建立了太平天国,自称为天王。
二.气吞山河的豪气
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有一首《咏初日》的绝句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作为开国之君,心中自然充溢着英雄气概。在描写太阳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气概投射给太阳,不仅太阳本身光芒万丈,而且千山万山都被照亮。太阳升到天上,晨星陨落、残月消失,哪个敢跟太阳老大抗衡?一个一统天下、高居万人之上的的帝王形象,跃然纸上。
明太祖朱元璋带兵征战,到了淮扬,露宿旷野,写了一首《行军淮扬露营述怀》:“天如罗帐地如毡,日月星辰陪我眠。一夜不敢伸足睡,惟恐蹬倒太行山。”这首诗原本没有题目,后人编写时,才给加上题目。此诗虽然文气不多,但那种喝令日月,压倒山河的豪情壮志,实在令人称叹不已。
朱元璋登基那天,突然听到一声鸡鸣,他以为是祥瑞吉兆,于是诗兴大发,以《咏鸡鸣》为题,赋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首诗前两句点明描写对象是鸡鸣;后两句渲染雄鸡鸣给世界带来光明的无穷威力。表现了他敢与日月争辉,与天地比大的豪情壮志。
三.唯我独尊的霸气
朱元璋登基后,有一次微服私访,到了金陵城外的燕子矶,即兴作诗道:“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这首诗要用石矶作称砣,用长虹作称杆,用天边的弯月作称钩,用这些庞然大物构成的巨称,来称称我的江山社稷分量究竟有多么重。表现一代帝王一统天下的伟大气魄,以及天地间唯我独大的冲天霸气。
少年毛泽东写过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开篇两句写的是青蛙的静态,他孤独盘踞在池塘边,头顶绿荫修身养性。一个“独坐池塘”,把青蛙那种万虫之王的英雄气概刻画得入木三分。后两句是写别看青蛙此刻蹲在池塘边默然无声,但当春天到来时,它的叫声将震撼天地。这两句将诗人天下无敌的英雄气概推向高潮。全诗托物言志,展现了少年诗人“万里江山,我主沉浮”的高远志向,以及啸傲寰宇的凌云霸气。
朱琳,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