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0年第12期 ID: 136424

  

《夏天的旋律》的语言教学尝试

◇ 张 颖

  《夏天的旋律》以夏天的6个节气为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描绘了夏的全貌。作为一篇知识性、抒情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采用平实的表现手法来介绍夏天6个节气的特点,未尝不可。但作者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节气”为出发点,尽情展开联想,将与这些节气有关的物候现象、典型物件、景色特点、历史典故、民俗传说等撷取出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让文章联想奇特,内容丰富,思路开阔,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美。在具体描写中,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技法,表达生动形象、充满美感。为了更好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拆分与整合。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每组完成一部分美句雅词的搜集整理与点评工作,活动中一人作记录,一人在交流活动中作主要发言,其余的人可作补充。
  下面是我们师生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立夏”、“小满”部分的雅词
  立 夏
  (1)变圆变香变红
  点评:这三个词从不同的角度将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使人们从形状、颜色、气味中感受到夏天的脚步已悄悄走来。
  (2)浓绿深绿墨绿黛绿染
  点评:前面四个词,在课文中排比式地描绘了美丽的绿色,颜色深浅程度的不同,给人们的视觉效果也大为不同,表现出夏天的生命力;“染”字突出了颜色的浓度,形象地表现出夏天的美丽。
  小满
  (1)灌满装满盖满挤满占满
   挂满布满填满爬满溢满
  点评:这一系列的词语突出了夏天的特点,也表现出在小满到来的时候,各种植物、动物也纷纷接踵而来,展示着自己最成熟的一面,体现出此时什么都“满”的特点。
  (2)悠悠地雪白的金黄色的半透明的
  点评:这些形容词,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满”的特点,也突出了夏天孕育着丰收和希望。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丰收的、充满希望的图景。
  二、“小暑”、“大暑”部分的雅词
  (1)攀援
  点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晒衣绳比作一根根攀援的藤,生动而形象。
  (2)出梅 入伏
  点评: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突出了“小暑”的节气特点。
  (3)姗姗来迟
  点评:这个词,把阴天的来临写得十分形象,将阴天的来迟拟人化。
  (4)写意
  点评: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贴切地表达作者对夏天的热爱与赞颂。
  (5)傲慢 昂
  点评:这两个词生动地把温度计拟人化,表现了大暑时节气温高的特点。
  (6)跌宕起伏 酣畅淋漓
  点评:紧扣文题“夏天的旋律”,突出“大暑”是这部乐曲旋律的高潮部分,突出了夏季的炎热的特点。
  (7)帷幕
  点评:夏的尾声已经到来,秋的气息已传递出来。
  (8)登场 挂桃 应市 变紫
  点评:大暑孕育了一个丰收的季节,也说明了夏的尾声已经到了,接踵而至的将是秋季。
  (9)长满 开满 挂满
  点评:在每条藤上,叶子、花朵、果子都已经长好,而这些才是小暑真正的主角。
  三、全文的比喻句
  (1)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点评:巧妙地突出夏天到来的迅速、热烈鲜美的特点,含蓄地写出了夏的短暂。
  (2)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何日爬上竹篱的?
  点评:写出了夏天鲜美的特点,美好的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3)小麦穗儿被雪白的奶汁灌满了。
  点评:“小满”意为小麦穗儿渐渐饱满,作者开头就介绍“小麦”,突出了“小满”的特点。
  (4)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把六角形的梦填满了。
  点评:对放蜂人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蜜蜂已经开始酿蜜了。夏,又是一个勤劳播种的好季节。
  (5)不过,这仅仅是小满。只是主旋律出现前的一个小小的引子。
  点评:只是“仅仅”就有无限生机,就有无穷的乐趣,更何况是一整首美妙的旋律呢?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
  (6)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时节,不用任何人指令,收和种这两把梭子,日夜编着《田野又是青纱帐》的故事。
  点评:比喻、拟人手法点明抢收十分急迫,引诗入文,突出重点,语言生动优美引人入胜,使夏遮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突出夏日村落繁忙的美。
  (7)闪电,是它们的倩影;雷声,是它们的笑语;雨滴,是它们的情泪;彩虹,是它们的后代。
  点评:比喻生动形象贴切,作者带着赞颂的情感写出了夏天自然气候的特点美。
  (8)有人说,姑娘和孩子,是夏天里的活的花朵。我还要补充说,老人和小伙也是活的花朵。
  点评:利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夏天里人们的愉快、美好。
  (9)每根晾衣绳都是一条攀援的藤。
  点评:利用比喻手法将“晾衣绳”比为“攀援的藤”,暗示气温的节节攀升。
  (10)荷叶托着的那枚晶莹,便是它的高音符。
  点评:“荷叶”是夏天之骄子,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夏之风貌。语言优美生动,使人遐想不断。
  (11)大写意的一笔,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旋律从这里掀起。
  点评:将夏天独特的风貌比作“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国画,表达了作者对“夏”不拘一格的美的赞美与热爱。
  四、全文的拟人句
  (1)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点评: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明夏的到来。“花团锦簇”是春的一大特色,“滚滚的雷声”是夏的一大特色。
  (2)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点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槐树花”、“樟树花”等花的清香布满了整个世界,并且写出了香的浓郁。
  (3)日轮,容光焕发地行走在北回归线上。
  点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走在北回归线上”。
  (4)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开始变得傲慢起来,头,老是昂得高高的。
  点评: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气温的高。
  (5)那浓绿、深绿、墨绿、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点评:“染”字表现出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绿”已经把“远山近水”装扮得绿绿的了。
  (6)一块块新做的秧田,被稻谷吐出的绿云盖满了。
  点评:“吐”流露出“秧田”、“稻谷”的“绿”与“满”。
  (7)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把山野的空隙挤满了。
  点评:“挤”这一词,生动形象,写出了新针和竹林的新叶之多,之密。
  此外学生还对全文的排比句,文中引用的诗句进行搜集、点评。
  学生的发现让笔者惊喜,他们的点评十分精彩!之前,笔者还很担心他们是否能完成好任务,便将每一种类型的词语、句子都各举了一例并作了详细的点评,用了大概一节课的时间。另给了一节课,让他们分小组搜集、归纳、整理,没想到他们做得这么好,同学们也反映获益良多。
  笔者认为,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有效的利用课本资源,多做这样的工作,三年下来,学生该搜集到多少雅词美句,对他们的作文写作该有多大的帮助啊!语言教学,还是让我们踏踏实实从研究课本开始吧!
  [作者通联:武汉武昌和平中学]

《夏天的旋律》的语言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