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上,要指导学生明确作文评定(分)标准;注重范文研读;注意多种形式结合;及时做好总结。只有如此,才能收到“批改作文要达到不需要批改”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改 方法
关于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打个比方,这情形有点象教小孩走路,一面要留心扶着他,一面要准备放手,先是放一点,到末了完全放手。……,总括一句话,尽心尽力地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学生真正不需要教了,这才是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大成功。所以语文教师的责任并不是专为学生讲书和批改作文。尽到责任还要推进一步,讲书要达到不需要讲,学生自己能够读书,批改作文要达到不需要批改,学生自己能够认真下笔,完稿之后又能够斟酌修改。”
现重温叶圣陶先生的话,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费时费力,却“劳而少功”,甚至是劳而无功。老师批语写得多,学生未必“领情”。还有,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写作文不爱修改,写完就万事大吉,结果错误一大堆,写来写去没见长进。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好习惯,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明确作文评定(分)标准
既然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就必须得按照一定的评定(分)标准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是引导学生自改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那么这个标准该如何制定呢?有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标准》就学生表达(写作)有专门的阐释和要求。例如,“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就作文批改问题,《标准》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无疑,这对我们制定作文评定(分)标准和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编排。以人教版为例,高一阶段侧重于记叙文写作,而高二阶段侧重于议论文写作。所以,高一以训练学生写记叙文为主,高二以训练写议论文主。制定的作文评定(分)标准就相应分为记叙文评定(分)标准以及议论文评定(分)标准。并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
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不管承认与否,每年的高考对高中教学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语文高考作文及其评分标准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就作文评定(分)而言,尽管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存有争议,但还是目前相对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标准。学生对此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但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毕竟,学生平时写的作文,不等同于高考作文。因此,不能一味按照高考作文要求来衡量我们学生的作文。
4.所教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作文评定(分)标准是为了使学生自改作文时有个现成的参考,逐步学会自改作文。所以,该标准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教学质量,既要全面具体精细,又要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具有针对性。这样才可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否则,标准太高,脱离实际;标准太低,徒劳无功。
二、注重范文研读
指导学生学习作文范文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常规方式。但这里的范文研读与此有所区别。因为学生是对照作文评定(分)标准侧重于评价式地研读。学生虽然了解了作文评定(分)的标准,但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必要在学生自改作文之前,教师讲一讲一些作家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自改作文的,让学生明白好文章离不开反复修改。并推荐几篇有名家点评的范文让学生对照“消化”,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最终熟练掌握。或者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参照,学习。另外,强调学生大声读范文,读出感觉,读出韵味,养成边读边改的习惯,并运用到自改作文上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
三、注意多种形式结合
1.自改与互改结合。自改就是学生改自己写的文章。互改就是学生之间你改我的,我改你的,相互进行。自己改的好处在于能从写作源头——构思(谋篇布局)着手,进行重新审视,反思。但也有其局限性。即容易受自己的思维定势左右,有些问题难以发现。互改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改与互改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但不管是自己改还是互改,都必须实事求是,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展开,不可敷衍了事。另外,要求学生写好评语,评语要有优点,有不足,也包括改进意见。不能泛泛而谈,不疼不痒,空洞无物。
从实践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评改得很细致,每一处错的标点符号都不肯放过。不少学生写的评语也很具体到位。
2.个别改与集体改结合。在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后,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优势。按照评定(分)标准,可以采取“流水改卷”的形式,小组成员都打分,然后算平均分。而且要求各自说出打分的理由。然后,集体讨论后,写出评语和改进建议。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作文评定的客观性。
3.学生改与教师改结合。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参与,“下水”与学生共改,共同讨论。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批改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现场指导,及时反馈。学生改完作文后,教师把作文收上来,逐一检查(第一次最好这样),改得好要表扬,不足的根据情况进行指点,让学生改进。如此反复几次,学生自改作文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自改作文的能力自然越来越强。
四、及时做好总结
学生自改完作文,还不能算完成任务,还必须做好总结。搞清楚自改作文有什么发现,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改如何改进,下次又该注意什么问题。小组也要做好总结。小组长收集好小组成员自改或互改作文的情况,以供各小组交流使用。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总结,可以及时了解本次作文的整体情况。当然,教师还得具体而全面掌握情况,并做好总结,以便对学生自改作文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特别是指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展示学生自改得好的作文。
当然学生自改作文还会有很多更好的办法。但必须指出的是,学生自改是有标准有教师指导的自改。而且,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何愁学生作文不会进步呢?
作者单位:广西融安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