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2年第2期 ID: 133802

[ 金少成 文选 ]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技巧

◇ 金少成

  【摘 要】作文是一种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书面语与口语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书面语能较多地使用修辞手法。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可以改善文章的结构,丰富并升华文章的情感,突出主旨,深化文章的内蕴。本文简述了比喻、拟人、排比、顶真、设问、反问、对比、联想等修辞手法在中学生作文中的运用技巧,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修辞
  
   能够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是对中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恰当而巧妙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文章增光添彩。下面,本文按修辞的类别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在中学生作文中的实用技巧。
  一、比喻
  比喻是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要想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之情,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写得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那么,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呢?
  1.善用博喻,增强气势
  博喻,又叫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博喻运用得当,不仅能更深刻具体地描绘出本体的特征,而且能加强语势,增添韵味,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2.比喻感悟,增强深度
  比喻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种较为熟悉的修辞手法。然而,在平时的写作中,大多数同学是用比喻描摹某物的形态或表达某种情感。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抒发某种感悟,使感悟的道理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深度,而且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并产生共鸣。
  二、拟人
  拟人是一种极富想象力的修辞手法,它赋予了其他事物以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创作文章,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表达变得新鲜有趣,生动活泼。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不同角度的拟人手法的运用。
  1.旁述法
  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
  《“爱”和“时间”的故事》,“爱”被困于一个小岛,先后请求乘船经过的“富裕”“虚荣”“悲哀”“快乐”带其离开,但都遭到拒绝;最后才被“时间”老人搭救。“爱”问道:“为什么时间要帮我?”“时间”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将抽象概念人格化,演绎出形象生动而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鲜明地到达了文章的主旨。
  2.自述法
  让某个(些)事物、某种(些)现象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述说自己的看法、介绍自己的特征。可以是一个对象的自述。戒烟广告让燃烧的香烟现身说法:一支冒着青烟的香烟,指着自己说:“我是最直观的教具,证明抽烟会缩短生命。”
  也可以是多个对象自述。有一首小诗,通过几种动物自述表现了真正的强者是不会自我吹嘘的主题。
  山羊说:“我是哲学家。”
  袋鼠说:“我是拳击手。”
  斑马说:“我是健康活泼的英国皇家水兵。”
  狮子说:“我是狮子。”
  3.对话法
  可以是事物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事物与人的对话。
  法国威尔伦的《兽的宣言》,写蜗牛、麻雀、蛇、野猪、老虎等动物踊跃参加第二届世界动物代表大会,争先恐后述说其悲惨遭遇,义愤填膺地控诉人类暴行,称人类是“动物的头号敌人”,是“丧失了人性的恶魔”,是“人面兽心”。深受人类之害的动物界向人类宣战:“团结起来,战胜人类!”作者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人类大肆捕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的愚蠢行为进行了控诉和鞭挞,发人深思。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其运用技巧有以下几种:
  1.开头排比
  如果将排比句放在文章的开头,定会人眼前一亮,一改文章开篇平淡和刻板的。
  (1)假设式排比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色彩,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影。
  ——冰心《观舞记》
  (2)比兴式排比
  白鸽总是向往蔚蓝的天空,游鱼总爱清澈的的湖水,绿叶总盼望归根,相爱的人总期待相遇,有才能的人总渴望遇见伯乐。
  ——《为什么不是你》
  (3)设问式排比
  春天,你可曾留意小草调皮的拂动?夏天,你可曾聆听夏虫欢乐的歌吟?秋天,你可注目过枫叶的绚丽?冬天,你可曾闻到梅花的清香?
  ——《一路风景一路歌》
  2.中间排比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运用排比句来分析事理、列举事例。
  (1)事例式排比
  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熊熊的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
  ——《谈意气》
  (2)引用式排比
  曹操的胸怀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陶渊明的气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唐太宗的度量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白的豪迈是“仰天大笑出门去”;苏轼的旷达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境界》
  3.结尾排比
  用整句来收束全文,更能造成画龙点睛的美妙效果。
  (1)反问式排比
  看看你的脚下,不是还有溪流在欢唱吗?听听你的周围,不是还有鸟儿在为你伴奏吗?瞧瞧你的身边,不是还有风的陪伴吗?
  ——《阳光总在风雨后》
  (2)比喻式排比
  将苦难化作风,送我们去胜利的彼岸;将苦准化作火,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将苦难化作启明星,引领我们走向新世界。
  ——《接受苦难的洗礼》
  4.结构排比
  排比句用于结构整篇文章,更有奇效。往往用段首中心句的方式体现。比如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用以下三个段首中心句,构成了全文结构上的排比: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四、顶真
  顶真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所谓顶真,就是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为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为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顶真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运用顶真往往可以提炼警句,比如:
  (1)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
  (2)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么,你就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顶真往往和排比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
  (3)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4)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五、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设问句能够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设问在文章中也有比较广泛的运用。
  1.开篇设问,引入话题,开门见山揭示中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设问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方法。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开篇通过三问三答,开门见山的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先由这一设问统摄全篇,然后通过“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和“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两个设问及其回答,表明了对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单刀直入,一目了然。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