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2年第2期 ID: 133767

[ 曹新胜 文选 ]   

高中语文课堂改革浅析

◇ 曹新胜

  【摘 要】现今,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认真分析了当代语文课程的现状,在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改革 现状问题 对策方案
  
   语文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高中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成长道路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针对此问题,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些困境
  1.自主学习困境。从教师把握话语权,满堂灌而变成缺乏教师指导的放任自流,节奏调控失调,课堂教学松散、凌乱。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无所适从。学习过程容易失控,学生思维表面化,对文本理解局限于浅层次浮光掠影,忽略了实效。
  2.合作学习困境。从老师一人讲课变为几人一组围坐一起讨论的合作小组模式,表面看起来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分组讨论七嘴八舌讨论得很热烈,其实,发言的老是几个“精英”,其他人或趁机讲闲话,或等着听现成答案,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形式上热闹,实际上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
  3.探索性学习困境。探索性学习被有些老师理解成就是师问生答,课堂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从头问到尾,固然有利于有效突破课堂重点难点,使教学过程有序而规范。但更多体现着预设,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教师牵着走,处于被动思考状态,限制了个性化理解和自主表达。
  4.创设情境困境。在情境设计时只注重趣味性忽视科学性,滥用游戏、表演、笑话等众多活动。多媒体课件泛滥成灾,把课件作为课改标志,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却忽视了对教材深入钻研,使语文课常从死气沉沉走向浮躁花哨,使语文课堂在热闹中失去了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
  二、症结何在
  1.教师未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原地,继续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是灌输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另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就是使用新教材去教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时还套用旧的教学目标,对新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建立以新教材来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2.课堂上过于追求活跃气氛,而不注重解读文本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讨论课、课外活动课等教学过程中渲染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表面看,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教师时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的讲授法,这些似乎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常引用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笑料,对课文内容的讲解粗略而过,大部分时间留出来用于活跃课堂气氛。长期下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常常出现一些语言方面的错误现象。这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比较片面化,在课堂上讲一些笑料,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肤浅的问题,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达到了,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表演者的地位,学生在观看,两者之间并没有达到真正的互动,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的一种体现,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趋势,但是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校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多媒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使用。有的学校则大力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依赖于多媒体开展教学,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互动,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占据课堂时间,则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高中语文中有的课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有的课文则不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强加使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诗歌与文言文教学,一个注重朗读,一个注重理解,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但是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淡化对文本的理解,降低教学效果。
  4.语文选修课程方面存在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这是要求教师进行选修课程开发,很多学校和教师也积极投入参与。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还不具备选修课程开发的条件。一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门规定科目开设的,是根据高考大纲来确定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只能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上。选修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在开发课程时又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局限会影响课程开发;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匮乏影响课程开发;经费短缺影响课程开发。
  三、应对之策
  1.语文课堂教学在继承中求改革
  目前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选修课也纷呈出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不一样。一时间很多理论成果充斥着课堂。然而这些成果却没有对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语文学科从古发展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与创新,都是建立在继承之上的。颠覆性的改革、过渡性的超越、矫枉过正的实践,必将使语文改革受挫乃至失败。语文教学改革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忘在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寻求课堂模式的创新才是可选之举。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学目的,不要盲目求新。另外,教师的素质也要相对的提高,这样才可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2.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关系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影响了其创造力的发展。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没有分清主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而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去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课外的自学的能力,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个学科都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最后才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处理好短期效应与长远目标的关系也是有必要的。
  3.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要积极的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被动的学习状态、逃避的接受心理、单薄的知识基础这一现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紧扣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讨,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其次,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用活动的形式推动语文学习,如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体验了合作精神,但要切记组织好,引导好,避免放羊式的讨论。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这样的活动还有“演讲”“朗读”等口语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注意预习、授课和训练的统一。要以探讨为主线精心的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养成勇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才能积极探索,提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进而付诸行动,最终迎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中学。

高中语文课堂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