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97785

[ 王海涛 文选 ]   

历史的另类书写

◇ 王海涛


  关键词:历史 另类书写 徐贵祥 历史的天空
  摘 要:徐贵祥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深入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成长历程,以其对革命斗争史的独特展示颠覆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叙事模式,革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和传统英雄观,完成了对历史的另类书写。小说以平角叙述历史,延续了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对战争与人关系的思考,唤醒了在当代久已淡化的英雄主义精神。
  
  历史是文学的思考对象之一,一切现存的都将成为历史,一切逝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文学自身的审美性决定了它是以审美的方式思考历史的,因而可以说文学中的历史与历史实际之间是有审美距离的。但这并不妨碍文学对历史的呈现,因为文学中的历史更有深度,这深度就体现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对历史中人物命运与生存状态的理性思考。可以说,在文学家眼中,历史不单是社会史更是精神史、灵魂史。徐贵祥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就是这样一部深入揭示人的精神成长历程的小说,它以其对革命斗争史的独特展示颠覆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经典叙事模式,革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和传统英雄观。
  从小说的题目就可看出,作者是将对历史的思考、对历史本质的揭示作为小说的主题的。在《历史的天空》中,历史是什么成了作者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一切事件的总和。但这样的认识是不确切的,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是历史进程中的行为主体,没有人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说,历史是有无数人的生命存在组成的,人是形形色色的,历史也就是丰富多彩的。历史不是僵硬的,而是鲜活的,这是由人的存在决定的。小说要关注、思考历史,就要关注、思考历史中的人,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人。梁大牙就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他是英雄,但是另类的英雄,因为在当代描绘、表现英雄的小说中极少他这样的英雄形象。梁大牙的另类性格是作者对历史进行另类书写的切入点。这里的“另类”是中性词汇,是特别、不一样的意思,梁大牙就是一个特别的英雄。
  梁大牙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长相、性格和行为。长相的特殊在于他的那颗大牙,那似乎成了他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象征。后来他自己拔掉那颗大牙则可看作他性格转变的标志。人在世事纷争中总是有变化的,只是有人变化大,有人变化小,有人变化快,有人变化慢。梁大牙向梁必达的转变虽然较慢,却是质的变化。小说详尽地、舒缓地展示了梁大牙的这一转变过程,这里透射出作者对人物精神成长的关切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入思考。历史的进步是通过人的进步体现出来的,梁大牙的成长也是革命新生力量的成长。
  与此相关,个人的命运走向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是一个难以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历史的存在,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人的存在状态,同时人又有主观创造能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实。这无疑是辩证的、正确的,但也是抽象的。《历史的天空》向读者传递了这样一种历史观:历史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这与以往作品中对历史必然性的强调是明显不同的,换句话说,历史进程中有多种可能性,人的命运走向也是一样。梁大牙离开蓝桥埠去参军,并不是因为无计谋生、苦大仇深、思想觉醒,而是因为日军侵华这一偶然事件。他投身八路军也是出于偶然。与他相反,陈默涵则是要投身八路军的,却阴差阳错地参加了国民党。这样的偶然可能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但历史中的这些偶然是不容忽视的,只强调必然的文学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当然,偶然是伴随着必然的,好的作品对这两方面都应有所关注。梁大牙参加八路军是偶然的,但他逐步成长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和优秀的指挥员则是必然的。小说在对梁大牙形象的塑造上注意到了他性格的复杂性:卤莽与机智、粗暴与钟情、随意与严谨。比如,他会虚心向革命前辈窦玉泉学习战斗策略;他会隐忍宽容,正确处理部队内部纷争;他会与长期隔膜的陈默涵倾心交谈。梁大牙性格的复杂性与其生活环境及周围人物的复杂性共同呈现了历史的复杂内涵。张普景、江古碑同属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张耿直、江阴毒。梁大牙与朱一刀是基于同样经历成长起来的革命者,但梁坚定、朱善变。
  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但以往的作品对此关注较少。《历史的天空》在此方面实现了对前人的超越,相关描写也是小说的精彩之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敌对阵营内部的斗争,对此作者同样没有忽视,是将其作为另一条主线并行推进的。由这样的处理可以看出,作者在对历史的描述中是融入了自身独特的理性思考的,注意到了对历史中人性的突显。在这方面,我们从小说对石云彪、文泽远等人的刻画中就可见出。
  由于小说的叙事时间跨度较大——从抗战爆发到“文革”结束,相应的,对历史变迁轨迹的勾勒就给作者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也是许多同类作品创作中都要解决的问题。徐贵祥并没有在历史的各个断面上平均用力,而是集中笔墨展示抗战这一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因为抗战时期正是各种矛盾斗争最尖锐、集中的时期,便于作者深入思考历史演进中人的命运、生存状态这一宏大主题。至于解放战争,乃至“文革”中的各种力量斗争,则是抗战时期各种矛盾斗争的延续、发展。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江古碑们没有用武之地,在和平时期的斗争中,他们却大显身手,占据了历史的前台,成为他人命运的操纵者。历史变迁的轨迹于人物的命运浮沉中得以突显。但大浪淘沙,真正的英雄终将站在历史前行的船头,笑傲乾坤。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随之出现:历史中人的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对于文学来说,它需要对此给出一个形象而又客观的回答。作家通过梁大牙的命运轨迹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梁大牙最初的参军是基于外因,是不可抗力的作用,但他的整个军人生涯则主要是主观选择的结果,他的性格、情感在其中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小说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的命运主要还是由自身决定的。具体到梁大牙的命运轨迹,或许我们可以用“性格决定命运”来概括。这只是内因,内因虽然对人的命运走向起直接作用,但外因的间接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梁大牙的成长、成熟过程既离不开杨庭辉式的领导的支持、朱一刀式的朋友的帮助、张普景式的同事的警醒、东方闻音式的女子的爱情,甚至还有江古碑式的对手的排挤和窦玉泉的掣肘。实际上,梁大牙这一中心人物也只是作家构架的人物关系网中的一环,他的突显离不开周围人等的陪衬。只是,作者并没有把梁大牙以外的其他人物作为简单的陪衬,更没有对之进行机械的善恶、正邪划分,而是试图挖掘他们作为“这一个”的独特性。他们的命运轨迹是各不相同的,各个轨迹间存在着复杂的交叉、碰撞,每一次交叉、碰撞都会使某些轨迹发生转向。陈默涵、张普景、朱一刀即是这种转向的明证。而正是这些交叉与转向造就了历史本身的波诡云谲。
  在《历史的天空》中较少对战斗场景的具体描写,更多的是对人格较量、思想交锋的展示,这也是它与以往作品的不同之处。作者似乎对战争帷幕后的潜在斗争更感兴趣,因而在小说中对历史中人性的剖析就格外用力。江古碑是革命理论的宣讲者、诠释者,但人格极为卑劣;李文彬是投笔从戎的老革命,骨子里却是知识分子的迂腐、怯懦。相比之下,梁大牙身上的异彩则来自他的自然率真,毫不掩饰。他说话粗鲁,毫无忌讳,不掩饰对他人的不满,直来直去。他会不服从组织安排,会怒斥陈默涵而后主动讲和,甚至在爱情问题上也是坦陈心迹,勇敢面对,不像江古碑那样遮遮掩掩。他不懂含蓄委婉,但他的存在却是真实的存在。他身上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而且有些缺点对于英雄而言是致命的,因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从没有这样的,作者通过对梁大牙的正面书写颠覆了读者的英雄想象,让英雄走下了神坛,走出了历史的迷雾,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评价英雄的崭新的标准。
   [##]
  那么,历史应该怎么书写呢?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呢?我们对历史的关注动因并非来自历史本身,而是来自现实,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文学在想象中复现历史,但这种复现是站在现在对过去的回眸,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学既是对现实的审美超越,也是对历史的审美超越。当然,这种超越是以对历史事实的基本尊重为前提的,但它更多的则是想象与再造,借此达到艺术的真实。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一回事,文学中的历史则是另一回事。正如《三国演义》,它是不能被当作《三国志》那样的史书读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亦与它对历史的审美再造分不开。这样看来,文学对历史的书写就应是对历史的审美超越,我们今天看待历史就要看它为今天甚至明天的读者提供了什么。那么,《历史的天空》又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是以平角叙事完成了对历史的还原,延续了新时期以来战争题材小说对战争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历史中积淀着人类过去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它虽然已经逝去,但还会对现在与未来产生影响。因此,遗忘历史就是对现在和未来的不负责任。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当然应该是客观公允,不美化也不丑化,只有这样的历史叙述才是有价值的。而客观公允的视角只能是平角,不能是仰角或俯角。平角叙述相比仰角、俯角,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本身是有限制的。作家在采取这种角度叙述时就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参与程度,好恶的偏向不能太明显。在这方面,《历史的天空》是做得比较好的。这主要体现在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述语言的运用上。小说对对立阵营中的人物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在情节展开中分线叙述,交叉并进,并未有意厚此薄彼。即使如刘汉英那样的大奸大恶,作者也未对其进行概念式的叙述,而是注意在具体的斗争生活中展示其圆滑、凶狠、奸诈的性格。至于对陈默涵式的国民党将领的刻画,则更利于见出当时斗争的复杂性和抉择的痛苦。概而言之,作者将历史中的斗争主体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抗战中还有日军阵营),但每一阵营内部却不是整齐划一的,也有着复杂的斗争。梁大牙与张普景的思想冲突,杨庭辉与江古碑的观点相左,刘汉英与文泽远的貌合神离就是这种复杂性的具体体现。
  小说的叙述语言朴实轻快,富于幽默色彩。作者一反经典战争叙述的拘谨生硬,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展开叙述,拉近了读者与历史人物的心理距离,使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那片历史天空的真实色彩。当然,这也是由叙事的重点梁大牙的性格特征决定的。他没有什么文化,不熟悉马列主义的教条,但往往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化,用白话、土话将指示、命令重新解释一番,而他那一套在实际斗争中却屡屡奏效,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英雄是如何造就的,怎样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了。《历史的天空》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历史的新视角。
  其次,《历史的天空》唤醒了在当代久已淡化的英雄主义精神。
  对历史的任何思考如果离开了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关注都将是苍白的。这些思考应该对当代有警醒、借鉴意义。《历史的天空》就有这样的意义。因为,在当代转型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的看似牢不可破的信仰、追求已逐渐被人淡忘,往日的激情与梦想、英雄主义精神似乎已不合时宜。但任何时代都离不开英雄主义精神,在一个缺乏英雄主义的时代张扬英雄主义更为必要。梁大牙是那个逝去时代的英雄,他们那一代人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自己。他有着过人的智谋、胆识,也有着非常人可比的胸襟与气魄,他的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即是其人格升华的表现。
  梁大牙是真正的英雄,他身上放射出真正的英雄主义光彩。作者基于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注、深入思考,为我们塑造了这一平民英雄形象,革新了我们的历史记忆,并在一定意义上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我们可以在更真切的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探寻当代人的精神缺失,进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新的历史。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王海涛(1976- ),山东东营人,文学硕士,四川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历史的另类书写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