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9期 ID: 78258

[ 姜有荣 文选 ]   

2005年高考试卷四大看点

◇ 姜有荣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按照“以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指导,参考新课程标准修订能力要求,融入新课改的理念,并体现学科特点”的修订原则,大胆地作出了“四个取消”“两个修改”的变动,给各单独命题的省市以更多的自主权。不同的命题群体对学科认识的差异,使命题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全新局面,也为高考命题在理论上、技术上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提供契机。总体来看,今年的16套试卷有如下四大看点:
  
  一、文学常识闪亮登场,单混相呈
  
  【考试大纲修订情况】“文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取消,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
  【16套试卷考查情况】16套试卷中有5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单独设题考查。有重庆卷和浙江卷,前者为选择题,后者为填空题。其试题如下: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重庆卷第5题)
  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答案〕 B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
  (2)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浙江卷第18题)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
  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2.与名句填空混合考查。有湖北卷和辽宁卷,均为填空题。其试题如下:
  (1)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湖北卷第17题)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①,送我至剡溪”;王维《② 》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③《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④ ”。
  〔答案〕①湖月照我影②山居秋暝③李清照④波心荡,冷月无声
  (2)填空。(任选两小题)(4分)(辽宁卷第18题)
  ①中唐诗人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②南宋词人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③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填国家名)人,其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答案〕①韩愈 青霭入看无②姜夔 尽荠麦青青③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3.结合现代文阅读随机考查。有上海卷,题型为填空题。其试题如下:
  (1)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1分)
  〔答案〕《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句式和用法强势登陆,显隐相成
  
  【考试大纲修订情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前面的星号取消,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
  【16套试卷考查情况】 16套试卷中有14套试卷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两种:
  1.单独设题进行显性考查。有北京卷、浙江卷和重庆卷,均为选择题。其试题如下:
  (1)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北京卷第8题)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保┚∩贝掼讨?拮蛹爸?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答案〕 A (应为“荆灵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浙江卷第13题)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答案〕 D (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3)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重庆卷第12题)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 D (均为宾语前置句式,分别使用了“是”“之”的提宾标志)
  2.设在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进行隐性考查。均为主观翻译题。
  (1)将词类活用作为“采分点”的有4套卷。其试题如下:
  ①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名词用作状语,每月)有获焉。(江苏卷第13题)
  ②大用则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小用则亡。(福建卷第9题)
  ③项籍之解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败逃),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福建卷第9题)
  ④奇(意动用法,认为……非凡)之,立许字以女。(山东卷第15题)
  ⑤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为动用法,为……治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全国Ⅱ卷第11题)
  ⑥会里人郑?m欲葬(为动用法,给……下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江苏卷第13题)
  (2)将特殊句式作为“采分点”的有9套卷。其试题如下:
  ①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判断句,译为“是我不做的事”)。”乃悉罢之。(全国Ⅰ卷第11题)
  ②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判断句,译为“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天津卷第15题)
  ③因乞(省略句,应补出动词宾语“之”和介词“于”,分别译为“这部书”“向”)李氏以归。(湖南卷第15题)
  ④主簿大惊,遽以(省略句,应补出宾语“之”)白就。(广东卷第13题)
  ⑤遂大困,寻死(省略句,应补出介词“于”,译为“在”)富阳。(山东卷第15题)
  ⑥及(省略句,应补出主语“鞠咏”)至任,(省略句,应补出主语“王化基”)略不加礼(省略句,应补出宾语“他”),课其职事甚急。(上海卷第19题)
  ⑦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被动句,译为“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驭吏力也。(全国Ⅲ卷第11题)
  ⑧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被动句,译为“被上司忌恨”),所在多被劾(被动句,译为“他都被人弹劾”)。(广东卷第13题)
  ⑨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被动句,译为“被困在姑苏城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介宾短语后置句,译为“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福建卷第9题)
  ⑩县有轻囚十数人(定语后置句,译为“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犯”),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江西卷第15题)
  {11}赵国何求(宾语前置句,译为“要什么”)而不得也!(天津卷第15题)
  
  三、试卷结构板块漂流,Ⅰ降Ⅱ升
   [##]
  
  【考试大纲修订情况】取消了总题量的规定,取消了试卷内容、题量、赋分的规定,取消了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取消了参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16套试卷考查情况】为便于从总体上透视16套卷的试卷结构变化情况,现将16套卷的第Ⅰ卷、第Ⅱ卷及其中各大题的考查情况列表如下:
  上海卷和北京卷因为使用单独的《考试大纲》,故单独列表分析,而未列入上表比较。
  透视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今年16套试卷的结构整体上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总题量(2004年为25题)呈削减走势。共有7套试卷对总题量进行了削减,削减幅度最大的是三套全国卷和福建卷,均削减到了21道题。这主要是因为试卷总体上表述量加大,需要留给考生充足的思考和作答时间。二是选择题分值呈下降走势,非选择题分值呈上调走势。2005年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分值比例仍然保持去年42:108的有7套试卷(除上海卷、北京卷);第Ⅰ卷分值下降、第Ⅱ卷分值上调的有7套试卷,调整幅度最大的是福建卷,比例为24:126。此外,湖南、福建、重庆、辽宁、广东等5套试卷还将原第Ⅱ卷中的1道分值为4分的多项选择题也置换成了简答题。这种调整对考生的感知、感受、感悟水平和理解、表达、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各大考查板块有如下四点变动:
  1.第Ⅰ卷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选择题分值呈下降走势,第Ⅱ卷语言表达题分值呈上调走势。
  第Ⅰ卷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选择题分值(2004年为18分)下降的有8套试卷,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福建卷,在第Ⅰ卷取消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选择题。第Ⅱ卷语言表达题分值(2004年为12分)上调的有7套试卷,上调幅度最大的是福建卷,上调到了16分。不仅如此,第Ⅱ卷的语言表达题新题迭出,写请柬、生日贺卡、敬辞谦语、班会标语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公益广告词、导游广告词、食品安全广告词体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写漫画理解、寓言寓意、书目推荐理由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真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
  2.第Ⅰ卷科技文阅读(小阅读)选择题分值呈下降走势,第Ⅱ卷散文、社科文阅读(大阅读)分值呈上调走势。
  第Ⅰ卷科技文阅读(小阅读)选择题分值(2004年为12分)下降的有4套试卷,均减少了1道选择题,总分值也相应减少了3分;第Ⅱ卷散文社科文阅读(大阅读)分值(2004年为18分)上调的有8套试卷,上调幅度最大的是湖南卷,上调到了27分。
  3.第Ⅰ卷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全国卷分值呈下降走势,第Ⅱ卷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含断句题)分值呈上调走势。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选择题,三套全国卷均减少了1道,分值也相应减少了3分;其他试卷没有变化。第Ⅱ卷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含断句题)分值(2004年为8分)上调的有6套试卷,上调幅度最大的是三套全国卷和辽宁卷,上调到了10分。
  4.古诗鉴赏题、默写题分值均呈上调趋势。
  古诗鉴赏题分值(2004年为6分)上调的有6套试卷,均上调到了8分;默写题分值(2004年为4分)上调的有5套试卷,其中,三套全国卷名句默写题分值上调到了5分,湖南卷名句默写题分值上调到了6分,浙江卷也因为文学常识考查的介入,默写题总分值上调到了6分。
  
  四、作文命题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考试大纲修订情况】将原“写作”部分的总体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修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将原“发展等级”部分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修改为“观点具有启发性”。
  【16套试卷考查情况】《考试大纲》对文体范围的扩大和观点启发性的强化,使16套卷的作文命题出现了全新气象。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三自方针一统天下、二元格局一统天下后的2005年高考作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生机。
  1.三种命题模式——话题式、命题式、自定式,三足鼎立。
  (1)话题作文。今年的作文话题共有如下9个:①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Ⅰ卷),②位置和价值(全国Ⅱ卷),③忘记和铭记(全国Ⅲ卷),④跑的体验(湖南卷),⑤脸(江西卷),⑥双赢的智慧(山东卷),⑦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卷),⑧纪念(广东卷),⑨凤头、猪肚、豹尾(江苏卷)。9个话题中有一元的发散、二元的思辨、三元的承递,老树新花,煞是喜人。
  (2)命题作文。今年作文给定标题的有4个:①今年花胜去年红(辽宁卷),②说“安”(北京卷),③自嘲(重庆卷),④留给明天(天津卷)。文采斐然,余韵缭绕。
  (3)自主确定话题和立意作文。今年的作文给考生自己去提炼话题和立意的材料有三类:①一则文字(湖北卷),②两幅图画(福建卷),③三个镜头(上海卷)。含英咀华,内蕴丰厚。
  2.三种文体要求——自选性、限制性、指定性,不拘一格。
  (1)实行完全自选的有8套试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江西卷、湖北卷、福建卷、山东卷、广东卷。
  (2)实行限制性自选的有六套试卷:辽宁卷、重庆卷、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要求不能写成诗歌,江苏卷要求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
  (3)实行指定文体的有三套试卷:北京卷(写一篇议论文)、湖南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重庆卷(小作文要求写一篇说明文)。
  3.三点个性特色——新组合、新字数、新背景,星光闪烁。
  今年16道作文试题就其个性特色而言有如下三点:(1)重庆卷采用了一小(10分)一大(50分)的组合方式,其余15套试卷均要求写一篇60分的大作文。(2)福建卷要求作文字数在900字左右,其余15套试卷均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3)上海卷作文的背景材料为图示,福建卷作文的背景材料为图画,其余14套试卷作文的背景材料均为文字。
  2005年高考紧跟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命题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广大考生只有既把准高考命题走势,又苦练宽厚扎实内功,才能手缚苍龙,笑傲高考。
  江苏阜宁中学 224400
  

2005年高考试卷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