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急需大力发展西部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彰显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也为自身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西部职业教育大发展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教材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服务西部职教特色不鲜明;教材呈现形式不够丰富,配套资源开发不足;中高职教材脱节、断层和重复等。因此,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统筹规划,改革创新,加强地方教材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东西部发展差异很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导致对人才需求的差异。职业学校只有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课程,并编写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切实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才能够快速跟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1999年至今,教育部主导了新一轮职教教材改革创新发展。这一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在结构上推广了模块化,在专业课程中突出了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设置;在内容上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既有通用性又有灵活性。“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是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推出的主要项目之一,提出了积极探索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对接以及创新教材管理制度的具体任务,旨在提高教材开发的竞争力度,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
积极开发和使用地方创新教材也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西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优质资源不足,示范学校数量不多,教师整体水平和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明显弱于东部等问题。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特长,积累与升华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体现职教学校的独特性,彰显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出奇制胜”。职业教育没有了基础教育升学和统一考试的“指挥棒”,更可以摆脱束缚一身轻,有空间发展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教师在地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推广过程中,可以不断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并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可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