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是一种想当然的经验直观方式,严重缺乏自觉的写作教学策略意识,对写作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研究很少很少。作文升格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所谓作文升格,实质就是对原作反复修改,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以提升作文的档次。
清朝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说:“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其理一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就大作的古今中外名家不胜枚举。“过程写作法”也把学生修改作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可见,修改是作文升格的重要途径。
作文升格训练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过去那种老师精批细改而学生仅看评语的做法并不可取。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意识,促使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作文升格的能力。
原作
观察+观察=幽默
“喝喝喝……”一听这笑声,就知道是我们初一九班的刘镰浦同学,不知道又发现什么新鲜东西,又在笑了。
刘镰浦是我的同桌,他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大的眼睛,最有特色的还是他的发型,从侧面看过去,像一只老鹰的嘴,正在啄他的头。
他的身材,我都不知该怎么说了,瘦吧,不很瘦,胖吧,有点儿,就算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吧。他很爱笑,笑声很特别,有时像打嗝“嗝,嗝,嗝”,有时又像磁带卡住了似的“喝,喝,喝……”同学们都觉得他的笑声像幽灵,可他却认为自己像小姑娘笑。他走路总是连蹦带跳的,不管是进教室还是出教室,十足一个会走路的肉球。刘同学还非常幽默呢!“黄桢斐像女鬼”,“钟雨辰是僵尸”,“吴一松的嘴唇是黑的”……都是通过他的眼睛观察出来,然后从他的嘴巴里叫出名的。
先讲黄桢斐像女鬼的由来吧!
黄桢斐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她其实没什么特别,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皮肤特白,加上她黑黑的眼珠,毫无话说,完全一“女鬼”。在这里说小黄同学绝无恶意,这是贬义褒用,说明了你皮肤好。一次历史课上,小黄同学因为没带书,被罚站,她站在靠墙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喝喝喝……”小刘同学小声笑起来,“我,我觉得黄桢斐,喝喝喝……像女鬼,喝喝……”。我忍俊不禁,没想到他观察得还很仔细的。从此,我也有意无意开始注意黄桢斐。那是一天午休,我无意瞟了一眼黄桢斐,Dearme!活脱脱一女鬼:她头向右侧着,右手伸直抓住桌子前边,上半个身子趴在桌子上,露出有留海的半边脸,一动也不动,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加上环境的衬托,说她像人吧,不大像,说她像鬼吧,太像了。
接着讲讲僵尸吧!
钟雨辰是我们小组的一员。公元2010年9月25日下午,我们分学习小组,一起讨论组名,大家争论了很久也不知叫什么好。有人异想天开吼了一声“骷髅王”,小刘不是有一支骷髅笔吗?只见他拿起笔,把笔上的一个英语单词写下来,说那就是骷髅的意思,并想当然的在单词的后面加上了“s”,代表骷髅们。钟雨辰不冷不热地扔来一句“你们是吧,我不是。”刘镰浦听了,一本正经地说:“我知道,你不是骷髅,你是僵尸。”说完,全组沸腾。
最后来说说吴一松嘴的事。
上周,吴一松坐在我们前面,刘镰浦特别关注吴一松,“喝喝喝……”他又开始笑了,告诉我,“你发现没有,吴一松的嘴唇是黑的。”还没等我看清楚,他继续说着,“我知道,他为什么要叫吴一松,姓吴是因为嘴唇乌,所以叫乌一松!喝喝……”
坐在这个幽默大师的旁边,每天笑也得笑,不笑也得笑。
这篇作文出自初一学生之手,较为生动地描写了具有个性特征的同学。但是,文章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在小组同学和老师的共同评判下,该生总结出了主要的不足:一是标题吸引力不够,表意含混;二是文章的过渡太随意,缺乏技巧;三是刻画传神人物的力度不够,缺乏传神的细节描写;四是开头和结尾呼应不起来,没有点题;五是对女同学的描写善意不够,对同学不尊重。
针对作文所凸显的共同不足,我以此作文为例,在共同修改中告诉学生最基本的作文修改、升格常识。
修改作文题目,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去考虑:①新奇语,改换人们约定俗成的说法,如“一觉醒来是黑夜”;②流行语,巧用当今社会流行的语句,如“惨败,体育委员太不给力”;③关键词语,用关键词语作题目来彰显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④比喻句,用比喻句巧妙地表达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如“爸爸的花儿落了”;⑤疑问句,用一个疑问句作题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如“我真的长大了吗”。
修改细节,就是使描写细节的语言生动起来,办法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写人的传神细节应该努力做到:①外貌个性,抓住人物某一外貌特征,通过生动的语言“放大”其特征,以突出人物特别的外表,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②神态特别,抓住人物某一面部表情特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大写特写,描绘出人物喜怒哀乐的面部情感;③动作夸张,描摹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动作情态,把动作所隐含的内心情感和动作的形态、幅度、力量等予以夸张地刻画;④语言“变态”,抓住人物语言与常人不一样的情态,亦即语言情态的改变,以达到使人忍俊不禁的效果,比如小沈阳的语言;⑤心理疯狂,结合人物此时此景的心理感受,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人物疯狂的内心世界,以渲染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修改文章的开头,要让开头达到元朝乔梦符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不妨从以下三种方式去思考:
①异峰突起。起笔似空旷原野凸起一座入云的山峰,让读者感到惊愕,如这样的作文开头:“我不得不面对了,否则,我真的不知怎样去见我的江东父老……”
②排比增势。起笔用一组语气强势的排比句,既巧妙地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倾泻出了翻江倒海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作文《爱是来自远方的声音》的开头:“当你与江水做最亲的接触时,会诧异于一声最刚强的巨响;当你与湖面做最亲的贴近时,会感慨于一声最旷达的叹息;当你与大地做最亲的拥抱时,会惊奇于一阵震天动地的怒吼。”
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是一种想当然的经验直观方式,严重缺乏自觉的写作教学策略意识,对写作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研究很少很少。作文升格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所谓作文升格,实质就是对原作反复修改,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以提升作文的档次。
清朝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说:“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其理一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就大作的古今中外名家不胜枚举。“过程写作法”也把学生修改作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可见,修改是作文升格的重要途径。
作文升格训练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过去那种老师精批细改而学生仅看评语的做法并不可取。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意识,促使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作文升格的能力。
原作
观察+观察=幽默
“喝喝喝……”一听这笑声,就知道是我们初一九班的刘镰浦同学,不知道又发现什么新鲜东西,又在笑了。
刘镰浦是我的同桌,他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大的眼睛,最有特色的还是他的发型,从侧面看过去,像一只老鹰的嘴,正在啄他的头。
他的身材,我都不知该怎么说了,瘦吧,不很瘦,胖吧,有点儿,就算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吧。他很爱笑,笑声很特别,有时像打嗝“嗝,嗝,嗝”,有时又像磁带卡住了似的“喝,喝,喝……”同学们都觉得他的笑声像幽灵,可他却认为自己像小姑娘笑。他走路总是连蹦带跳的,不管是进教室还是出教室,十足一个会走路的肉球。刘同学还非常幽默呢!“黄桢斐像女鬼”,“钟雨辰是僵尸”,“吴一松的嘴唇是黑的”……都是通过他的眼睛观察出来,然后从他的嘴巴里叫出名的。
先讲黄桢斐像女鬼的由来吧!
黄桢斐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她其实没什么特别,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皮肤特白,加上她黑黑的眼珠,毫无话说,完全一“女鬼”。在这里说小黄同学绝无恶意,这是贬义褒用,说明了你皮肤好。一次历史课上,小黄同学因为没带书,被罚站,她站在靠墙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喝喝喝……”小刘同学小声笑起来,“我,我觉得黄桢斐,喝喝喝……像女鬼,喝喝……”。我忍俊不禁,没想到他观察得还很仔细的。从此,我也有意无意开始注意黄桢斐。那是一天午休,我无意瞟了一眼黄桢斐,Dearme!活脱脱一女鬼:她头向右侧着,右手伸直抓住桌子前边,上半个身子趴在桌子上,露出有留海的半边脸,一动也不动,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加上环境的衬托,说她像人吧,不大像,说她像鬼吧,太像了。
接着讲讲僵尸吧!
钟雨辰是我们小组的一员。公元2010年9月25日下午,我们分学习小组,一起讨论组名,大家争论了很久也不知叫什么好。有人异想天开吼了一声“骷髅王”,小刘不是有一支骷髅笔吗?只见他拿起笔,把笔上的一个英语单词写下来,说那就是骷髅的意思,并想当然的在单词的后面加上了“s”,代表骷髅们。钟雨辰不冷不热地扔来一句“你们是吧,我不是。”刘镰浦听了,一本正经地说:“我知道,你不是骷髅,你是僵尸。”说完,全组沸腾。
最后来说说吴一松嘴的事。
上周,吴一松坐在我们前面,刘镰浦特别关注吴一松,“喝喝喝……”他又开始笑了,告诉我,“你发现没有,吴一松的嘴唇是黑的。”还没等我看清楚,他继续说着,“我知道,他为什么要叫吴一松,姓吴是因为嘴唇乌,所以叫乌一松!喝喝……”
坐在这个幽默大师的旁边,每天笑也得笑,不笑也得笑。
这篇作文出自初一学生之手,较为生动地描写了具有个性特征的同学。但是,文章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在小组同学和老师的共同评判下,该生总结出了主要的不足:一是标题吸引力不够,表意含混;二是文章的过渡太随意,缺乏技巧;三是刻画传神人物的力度不够,缺乏传神的细节描写;四是开头和结尾呼应不起来,没有点题;五是对女同学的描写善意不够,对同学不尊重。
针对作文所凸显的共同不足,我以此作文为例,在共同修改中告诉学生最基本的作文修改、升格常识。
修改作文题目,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去考虑:①新奇语,改换人们约定俗成的说法,如“一觉醒来是黑夜”;②流行语,巧用当今社会流行的语句,如“惨败,体育委员太不给力”;③关键词语,用关键词语作题目来彰显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④比喻句,用比喻句巧妙地表达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如“爸爸的花儿落了”;⑤疑问句,用一个疑问句作题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如“我真的长大了吗”。
修改细节,就是使描写细节的语言生动起来,办法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写人的传神细节应该努力做到:①外貌个性,抓住人物某一外貌特征,通过生动的语言“放大”其特征,以突出人物特别的外表,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②神态特别,抓住人物某一面部表情特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大写特写,描绘出人物喜怒哀乐的面部情感;③动作夸张,描摹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动作情态,把动作所隐含的内心情感和动作的形态、幅度、力量等予以夸张地刻画;④语言“变态”,抓住人物语言与常人不一样的情态,亦即语言情态的改变,以达到使人忍俊不禁的效果,比如小沈阳的语言;⑤心理疯狂,结合人物此时此景的心理感受,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人物疯狂的内心世界,以渲染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修改文章的开头,要让开头达到元朝乔梦符说的“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不妨从以下三种方式去思考:
①异峰突起。起笔似空旷原野凸起一座入云的山峰,让读者感到惊愕,如这样的作文开头:“我不得不面对了,否则,我真的不知怎样去见我的江东父老……”
②排比增势。起笔用一组语气强势的排比句,既巧妙地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倾泻出了翻江倒海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作文《爱是来自远方的声音》的开头:“当你与江水做最亲的接触时,会诧异于一声最刚强的巨响;当你与湖面做最亲的贴近时,会感慨于一声最旷达的叹息;当你与大地做最亲的拥抱时,会惊奇于一阵震天动地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