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516

[ 肖克威 文选 ]   

善用比喻出华章

◇ 肖克威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翻开唐诗、宋词的卷册,比比皆是魅力无穷、熠熠生辉的名言佳句。的确,正如美酒总是经过长久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古人对文字反复推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都是用心写作的典范。只有用心的石砧去锤打语言,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文采。
  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分级评分法后,语言有“文采”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评分点。好的作文不仅语句通顺,而且文采飞扬,翰墨喷香;差的作文不仅词汇少,句式少,修辞少,而且错别字多,病句多,废话多。
  对于作文而言,要想做到语言新鲜、生动、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锤炼的功夫必须具备,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呢?
  我们可以在词语上下工夫,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运用修饰语。可以在句式上下工夫,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整句和散句兼行,状物写景、叙事说理摇曳生姿。可以在修辞上下工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可以在引用上下工夫,适当引用、化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等,都能让文章意深神凝,文采飞扬,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点化出精彩非凡的语言之花,一般而言,需要拜三个“大师”:一个是“积累”,一个是“修辞”,一个是“磨炼”。“积累”使我们充实库房,柴米油盐等原料丰富,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修辞”教给我们“烹调”的技巧,而要掌握技巧,则必须靠“磨炼”。“积累”靠坚持,“磨炼”要路径,“修辞”就是我们应坚持磨炼的路径。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比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别具一格的优势,“比喻”的语言实际训练和在作文时的尝试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善用比喻出华章,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比喻”,强化“比喻”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作文中,如何恰当运用“比喻”、强化“比喻”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呢?笔者以为要教学生学会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2004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运用了比喻:“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虽然并不耀眼,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由此可见,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200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你我共辉煌》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 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深刻的比喻说理,笔法自然,展现了文字功底,铸出了华章。
  作文中使用比喻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善于联想,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把握比喻的特质,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要恰当,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时,中间应有某种联系,这“某种”就构成了联想的种类。作文离不开联想。写作时,如果有了一些材料,但是觉得少了些,就可以自觉地依据现有的材料,有意识地进行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想,这样思路就会慢慢地展开。
  一、善于联想,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作文中的比喻,即由两种实质不同的事物有一些相似之处而引发的联想。
  比如,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身残志坚的保尔,想到中国的张海迪;由球王贝利的“我最喜欢的进球是下一个”,想到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我最喜欢的作品是下一部”,这是形似联想。
  由三九蜡梅想到意志坚强的人,由四季松想到不畏艰险的人,由笔直的竹想到人的气节,由水滴石穿想到持之以恒的伟力。这是神似联想。
  二、把握比喻的特质,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如,人可以像什么?
  人像君子兰,像君子兰一样有君子之风,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人像鼠标,像鼠标那样点击自己的良心;人像小草,像小草一样,平凡之中尽显着生命的坚毅。
  三、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如,把良知比作灯,是因为灯温暖、光亮;良知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把人生比作白纸,是因为它空白、单纯;而人生要去填写,要去充实。把生命比作歌曲,是因为歌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要从容吟唱。把精神比作丰碑,是因为丰碑挺立,不朽;而精神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学生在设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比喻的特性,或者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具有相似点,令人费解。
  如,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情就像反比函数,点离原点越远,图象离渐近线越近”,它背离了比喻的特征,越比越生涩,令人费解;还有“真情也是一个骗子,骗走了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一句,忽视了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且感情色彩也欠妥。
  如,以“个性”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个性就像老鼠一样,整天东游西逛,不管你允许不允许,想偷什么就偷什么”,本体和喻体之间毫无相似点,写得莫名其妙。
  二、不能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如,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情就像交响乐,永放光芒”,不能就喻体“交响乐”进行恰当的描绘。
  如,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就像一只蚕,谱写着可歌可泣的赞歌”,没能描绘出“蚕,食桑吐丝;人,要索取更要奉献”的喻体的特征,显得空泛,欠具体。
  三、忽视本体、喻体之间感情、氛围的协调。
  如,前文举到以“个性”为话题的作文中,“个性就像老鼠一样,整天东游西逛,不管你允许不允许,想偷什么就偷什么”,本体和喻体之间也存在感情色彩的问题,因为“个性”也有真正的个性和虚假的个性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比喻是语言和想象的基础,这是因为它符合认识过程的规律,而不是没有根基和华而不实的。它可以传达细微复杂的见解,甚至可以传达一种理论,所以它最有理由成为修辞手段。精妙的比喻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也能充分展示想象力,增强文章的文采。
  让我们徜徉在比喻的海洋中,享受那一份精彩。
  如以“真情”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游子的千层底里缝进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埋不住的是爱情。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如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中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黄钟大吕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如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不灭的灯塔。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如以“个性”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个性是浩瀚深邃的海,是层峦叠嶂的峰,是悠扬的驼铃,是美妙的风笛。有个性的人,他们卓立于红尘中,微笑于悲痛处,以自己的人生为画卷,用自己的坚守为创意,然后用独立的个性为刀笔勾勒出不朽的人生风景。
  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幸福是迎面的清风,能吹来落叶,也能吹走沙砾;能在广阔的大海吹荡起一波涟漪,也能拂走心中所有不愉快的感觉。幸福是暖炉,能融化坚固的冰块,给寒冷的人以温暖,给失魂落魄的人以安慰;幸福是清泉,能滋润干燥的沙漠,给饥渴的人以清凉,给奄奄一息的人以生命。
  如以“热爱”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这样写,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没承载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地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善用比喻出华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