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多元、书籍充足的时代,每天习惯了敲打键盘,点击鼠标,却不曾平心静气地写一段话或读一本书。我们常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似乎给读书增添了些许功利色彩,然而读书确实能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能力。读书就像探寻一个神秘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挖掘丰裕人生的财富。
基于此我们开设了“好书荐读”这一栏目,旨在推荐有益于读者的优秀图书。若你在阅读好书而爱不释手,不妨向大家推荐,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编者)
很长时间没看美国作品了,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凯瑟琳·福布斯的《妈妈的银行账户》。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因为:
第一,内容亲切感人。从教育的角度看,书中的妈妈对子女成长的合理引导,对儿子婚姻的正确分析,对学校工作的热情支持,都令人感佩。《妈妈和毕业礼物》一章读后令我感动不已。“我”坚持要妈妈送的礼物必须是精美的梳妆盒,而妈妈只想把一枚银胸针送给“我”。为了不使女儿失望,妈妈不动声色地跟药店老板做了笔“交易”,用银胸针换来了梳妆盒。要知道,银胸针对妈妈来说,可是件很珍贵的东西,因为这是“外婆留给她的唯一的东西”。“我”了解了真相后,毅然把银胸针换了回来,并表示要把它永远别在自己的衣服上。这时候,爸爸把蘸过糖的咖啡递给“我”:“给我长大了的女儿。”“我笔直地坐在椅子里喝着我人生的第一杯咖啡,心中感到无比自豪。”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彼此爱抚,就这么默默地定格在这杯咖啡中,多温馨啊!从社会的角度看,妈妈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对房客的友善和宽容,对生活的耐心和乐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无钱支付房租的海德先生的同情,在难以理解之余,我不禁对这个妈妈油然而生敬意。她和子女们听海德先生读了很多名著,海德先生临走把书籍都留给了她。她认为这可以让全家“学到好多东西”,所以她坚定地说:“他什么也没欠我们。”处在贫困中的人仍不忘用书籍来充实精神生活,不可贵吗?
第二,文字质朴无华。全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深奥的道理,用的全是流畅的口语,仿佛是跟人叙家常,生活气息很浓。它不像文学名著,有些话要细细品味才能领悟;它就像你妈妈跟你当面对话,亲切得很。书中的妈妈对一心想做医生的儿子说:“成不成名不重要,但是能帮助别人解除伤病,懂得如何救人,那才是最重要的。”多么直白,多么简明,又何等深刻!
本书出版于半个多世纪之前,尽管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至今仍有价值。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对待亲友,如何节俭过日子,如何创造幸福,这对处于多种困惑中的中国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想找到答案。那就读读这本书吧,它会给你诸多启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往往体现在行为细节上。这本书中的妈妈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普通人,有一个和谐的家,珍爱自己,友善待人,你就是个幸福的人。这是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也是我把它推荐给大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