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柔和地洒在窗内,绚烂却不耀眼,就像我们的青春,张扬又有几分青涩。菁菁校园,洋溢着五彩斑斓的青春,当青春与文字相遇,我们要用怎样的情思记录这段似水流年?于是,作文之于我们如同生活一样,不可或缺,它是我们生存的一种需要,是倾诉或表达,不是点缀或消遣。
请你用激扬又真实的笔触,书写这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花样年华,让我们一起感受青春的律动,一起领略文字的魅力。
(编者)
国庆长假终于来到,心情悠闲了许多。放下手中的笔,伸个懒腰,走向久违的电视。舒服地半躺半坐在沙发上,手中不停地按着遥控器。不知何时,运动的大拇指已经停下,双眼停留在历史纪录片上。似乎回到上世纪50年代,家家户户都住着破旧的房子,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衣服上打满补丁,一日三餐是冷馒头和咸菜。人们每天都在辛苦地劳作,但微薄收入都不够一家人填饱肚子,温饱是一种奢侈……
广告切断了画面,脑海中的镜头带着我又回到刚刚吃过的餐桌上。爷爷亲手做的宫保鸡丁、芹菜炒肉丝、西红柿鸡蛋汤、土豆烧牛肉……纪录片中破旧的房子,几张破椅子、一块木板的简易床、漏风的窗户……42英寸的液晶电视、新型的节能冰箱、高大的柜式空调、舒软的席梦思、红木地板、海尔滚筒洗衣机……泥泞的小路,宽阔的街道;破旧的茅草屋,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稀罕的自行车,飞速的动车组……现实和影像相互切换,我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影像。
午饭时刻,负责打饭的厨师十分小心地分着稀饭,一人一碗外加一个馒头,生怕多打了一丝一毫,两只眼睛都不曾眨过。领到饭的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一心扑在馒头上。吃完饭后的饭碗都不用洗,一点儿都不会剩下。思绪带着我,又来到中午学校的食堂。宽敞的大厅,四个初中生围着一张四人方桌,坐下后却久久不动筷子,一脸厌恶地盯着饭菜。其中一人说道:“这都是些什么东西,能吃吗?光看着都要吐了。走走走,买东西吃去。”说着,便端起盘子起身离去,其他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带着酷酷的笑容,端起盘子向门口走去,十分熟练地倒掉了一口未动的饭菜。不知怎的,眼前又闪现出那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学校里孩子们的午餐只有一碗黄豆。有时学校发一个鸡蛋,他们都舍不得吃,要带回家给父母吃。。邻里间坐在一起吃饭,虽然只有几个馒头,但大家却并没有什么不满。忽然一家电线短路了,一个矮矮壮壮的青年便立即丢下饭碗,拿上工具,跑去帮忙检查看出了什么问题。抬起头来,密密麻麻的防盗窗,家家防盗门紧闭,邻里老死不相往来。老人病倒街头,路人视若不见;江阴大桥上,南通班车司机扶起摔倒老人,却被老人及其子女诬陷为撞人者;同学间在互相了解情况时,都要注意对方所问的内容,小心回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食堂里,我们都围坐在一起;小心地吃着打来的饭菜,开心地谈论着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指导教师 莫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