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973

[ 潘兴体 文选 ]   

高中语文学法初探

◇ 潘兴体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要真正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本人在教肓教学工作中,往往采用以下学法指导,以供商榷探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笛卡尔曾经说过:“影响我们最深的是风俗和习惯,而不是任何确定的知识”。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对于学习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尤其适用。语文课,内容多,时间少,密度大,任务重。这样,学生就务必要有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自己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学会质疑,抓住疑点进行听课。这样既解了疑问又容易消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的空间扩大了,易于思想深度的加强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我国教育家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预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工具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属字音、字形方面的疑惑,可以通过查字(词)典解决,相关的基础知识可查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查询其他语文知识。
  3 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适用。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及相关成语勾画出来,比较显眼,易于在翻看课本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记住了,又不需花太多时间。对于难句或深有感触的句子,可以批注阅读感悟,批心得体会,瞬间感想,乃至即兴点评。
  
  二、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尽管我们一再贯彻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但教师的点拨、启发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启发会让学生浮想联翩,茅塞顿开。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比如,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听老师讲课的关键内容,重视老师的课堂小结等,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使听课效率最优化。
  
  三、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及反思的习惯
  
  总结是思维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应学会一日总结,一周总结,一月总结乃至一个学期或一年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方法,加以充实、丰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尽快掌握老师上课的方法、规律的意识,珍惜时问,完成老师当堂布置的任务,学会知识、方法、规律的迁移。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正确的纠错意识。
  
  四、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习惯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拓展,课外学习有助于课内知识的升华和提高。比如,给学生推荐《语文报》、《青年文摘》、《智慧与幽默》《作文成功之路》等读物,或者让学生养成摘录文段、文句和写提要式的读书笔记、心得、评论等习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学生的兴趣就得到了充分的激发。郭沫若说:“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学生真正爱好了语文,天才的出现就不会是偶然的了。

高中语文学法初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