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967

[ 崔艳慧 文选 ]   

智慧之花“疑”中开

◇ 崔艳慧

  “学贵于思,思缘于疑”。无疑则无思。质疑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广大教者的重视。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智慧之花的绽放大概就在于遇事应首先问个“为什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倘若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创设疑问,那么它将是指引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航标,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兴奋剂,更是开启学生思维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笔者将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问创设”这一环节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设疑之土,绽放探索之花
  
  传统的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备课之时,于课前预设好疑问,然后课堂上由老师提出再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基本上都是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问题设置形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做出答案,但这些问题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无法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无法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无法充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设置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笔者认为,课堂上如果能将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质疑问难,将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更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在深入学习时也会急于找到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巴金老人的《小狗包弟》时,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针对题目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包弟是一只怎样的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它和作者之间都发生了些什么事?……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研读文本。笔者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当遇到和问题相关的语句时,学生会自觉地做上标记,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写下自己的感悟。在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针对文章的文体特点及所写内容,提出_自己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纷纷站起来说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在奥斯维辛都见到了什么?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平时看报纸或电视上所说的新闻都是因为有新闻才说,那这篇新闻和我们平时所见的新闻有何不同?……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再一次深入阅读文本,独立探究文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分析问题的兴趣,在课堂初期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并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育些会是表面的、非本质的而且是简单的。可让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及时解决:有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非本质”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备忘录,以后再解决。而着重把木课的“中心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重点,加以分析解决。同时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能比较清楚规范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疑问。
  
  二、质疑之源。滋养知识之花
  
  质疑问难不仅要在课堂之初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要再一次鼓励学生针对文本提出问题。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才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引导,使学生由“初步提问”逐步做到“深入探究”。教师要把鼓励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态度、必不可少的教学艺术,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乐问”的好习惯。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他们把利用信息和提出问题结合起来,把质疑与提问融为一体。如在学习《失街亭》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问:诸葛亮斩了马谡之后,他又做了什么?这样可顺势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自行求解。教师不要怕学生提出一些难、怪、偏的题,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显示学生的动脑思考,显示出他们敢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三、激励之语。拂开智慧之花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激励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激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激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鼓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尽头也就会越足。课堂上,笔者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采用了以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 竞赛激励法。苏联学者B.A斯拉斯捷宁认为:每个人都“期盼参加健康的竞争,取得优胜地位和领先地位”。有效的竞争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理想方法,它可以将落后的学生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上,促进创造性、积极性、首创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课前可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疑问写成纸条,然后让学生抽签、抢答,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山“探索明星”、“质疑之星”等。
  2 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不断搜集同学身边勇于提问、敢于探索的学生,为他们近距离的树立学习的榜样。
  3 眼神激励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提问时要给学生以激励的眼神,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同时也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以赞许的眼神: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要给以鼓励的眼神,肯定他们有回答问题的勇气,激励他们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4,情感激励法。,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不吝惜对学生的鼓励,当在你的课堂上时时可听到鼓励之语时,你会发现在你的课堂上会处处弥漫着学生智慧之花的浓香,结满了学生知识的硕果。
  “春色满园关不住”,智慧之花“疑”中开。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口,敢于大胆的质疑问难,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教师“要我学”,而是学生自身的“我要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探求。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其收获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能够容易完成,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者哇王会获得做教师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400。
  [2]魏雄广,审视语文创造性阅读[J]阅读指津,2007,(8):35。
  [3]钱梦龙,窦爱君,人文关怀渗透于细节[J],教育科学论坛,2005,(1):51-53。
  [4]徐悦,廖圣河,钱梦龙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语言教学研究,2006,(6):84-85。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智慧之花“疑”中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