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李准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进行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有着其他手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范进中举》(人教社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语文)一文中,就有几处容易被同学们忽视的胡屠户和范进的细节描写,值得细细玩味。
先看对胡屠户的细节描写。
1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此处有两个细节“横披”和“腆着”。“横披”表明衣服并不是穿在身上,而是罩在上身,把两个胳臂露在外面:“腆着”表明他已酒足饭饱、心满意足(他把自己带来贺范进“中了相公”的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吃了个尽光)。这两个动作细节。活画出一个典型的屠户形象,表现了他粗鄙的性格特征。
2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扯”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态度,再现他前倨后恭、极尽讨好巴结之能事的市侩嘴脸,令人可鄙可憎。
3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此处四个细节,是在范进拿出张乡绅送来的五十两银子中的两锭递与胡屠户时。胡屠户的反应。一个“攥”字。把胡屠户唯利是图、嗜财如命的嘴脸生动地刻画出来了:“把拳头舒过来”和他说的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又表现了他是多么的虚伪!当听到范进说“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时。他的动作表现是“缩”和“揣”——速度之快,就好像女婿真的要把银子要回去一样。这几个细节描写。把一个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胡屠户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几处容易忽视的关于范进的细节描写。
1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这是范进中举发疯被他的岳父胡屠户“治”好后回家时的情形。一先一后的自觉而又自然的顺序,表现了胡屠户和众邻居对权势(虽然此时的范进还没有大富大贵)的心态——自觉或不自觉的敬畏,也是当时那个炎凉社会的缩影。当然。此时的范进也没有必要说“岳父大人先请”或“众邻居先请”了。
2 范进拜了母亲。也拜了丈人。这里的“也”是个副词,用来修饰“拜了丈人”,很是意味深长。它表明中了举人后的范进,意识的觉醒:自己的母亲为大。所以要先拜;丈人当然也是要拜的。但是不能先拜,要放在拜了母亲之后顺代拜一下。试想,如果是在中举前,范进会这样做吗?回想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他的羞辱和责骂,现在竟中了举人,地位陡然从“奴隶到将军”,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3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几两银子”,范进的口气好大啊!这不是“几两”,而是张乡绅送来的五十两雪白的细丝锭子。尽管给了岳父两锭(六两多)。仍还有四十多两啊。那么,范进为什么要说是区区“几两”呢?因为此时的范进知道自己中了举人。就意味着自己已跻身于官僚阶层。就意味着即将大富大贵,这几两银子算得了什么呢?做过一任县令的张乡绅不就是这样的有钱人吗?此外,中举后,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也有了变化,中举前即使被胡屠户骂得狗血喷头也称“岳父”,中举后尽管胡屠户对他屈膝讨好却改称“老爹”。“老爹”,只是一个极普通的泛称,一般对不是自己亲属的男性老人都可以这样称呼。可见。在范进的潜意识里,“岳父”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已大打折扣。
通过以上细节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是不可忽视的。《范进中举》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正常人性的扭曲。不仅读书人范进如此。胡屠户如此,众邻居如此,张乡绅如此,整个封建社会都如此,而这也正是作者所要揭示和批判的主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