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346

[ 王礼平 文选 ]   

围绕中心巧选材 精挑细筛出华章

◇ 王礼平

  【引言】
  
  同学们听过《罗丹砍“手”》的故事吗?情节是这样的: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的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刻塑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长得又矮又胖,怎样才能为他塑造出美好的形象呢?为此,罗丹伤透了脑筋。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表现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光明磊落、充满了智慧的人物形象。他前后花了七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罗丹看着自己的杰作,心情十分激动,便叫来几位学生一起欣赏。一位学生看着看着,眼睛紧盯雕像的手。说道:“这手简直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赞美之词引起了罗丹的沉思。不一会儿。他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顿时消失了,学生们都惊呆了!罗丹却平静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哪一个部分会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说的虽然是雕塑的道理,我们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不管哪种类型的文章,都需要栩料作支撑。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了。材料的好坏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让材料为我所用,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努力实现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的目的。否则,运用再多的材料也没多大价值,必须像罗丹一样将它毫不留情地删掉。唯此,你的中考作文才会鲜味十足,闪亮登场!
  
  【技法指导】
  
  那么,如何巧妙精选作文材料呢?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材:
  
  一、精选充分演绎文旨的材料
  作文总是要表现某个主题的,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它再生动,也不能选用。所选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典型意义,既有广泛的代表性,又有强大的说服力,才能以一当十,说服有力。记叙文的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此所谓“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如课文《琐忆》、《一件难忘的衬衫》均为“小事”,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境界。突出了主题。议论文所选例证,要有典型性,要能以一当十地支撑论点。如江西一考生作文《挺胸而立》,文章中心是“挺胸是一种姿态。但更多的是精神,是气概,是我们对人生的信念”,作者选取了“林逋挺胸而立飘然遁去,文天祥挺胸而立从容就义,任长霞挺胸而立威震黑帮”等三个事例,由古及今,从不同角度阐释“挺胸而立”的丰富内涵,由于所选人和事典型性强,所以能给读者深刻的启迪,具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力。
  
  二、精选避开常规思维的材料
  考场作文时,要学会跳出常规思维,力避“人有”,巧选“人无”,以免出现材料雷同、撞车现象。如河南考场作文《最美丽的______》,众多考生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而有位考生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材料,起到了新人耳目的效果。
  
  三、精选闪出时代亮色的材料
  生活在改变,社会在发展,我们周围的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同学们要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关心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代风云,投身生活激流:要“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为作文引来一股股灵动的时代活水,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当然,我们大可不必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如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新鲜、有意义的事,也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新农村建设。两岸交往,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新中国60周年华诞等等,校园生活中也有许多焦点、热点问题,值得关注,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材料。
  
  四、精选洋溢生活气息的材料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个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若能选取生动有趣、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材料则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有时文章不生动,不只是语言问题,大多情况下是选择的材料不生动,没有生活情趣。如湖南一考生在《一件趣事》中写到“小明说,他妈从英国给他带回修改液,众人传看,赞不绝口。忽然一个人发现瓶底有四个字:中国制造……”诙谐、幽默、充满生活情趣的材料让读者忍俊不禁,给人以开心一刻的愉悦享受。
  
  五、精选富有独特体验的材料
  人云亦云是选材的常见病。克服这一毛病的药方是学会挖掘只属于“我”的独特体验。别人可能写的素材不是一概不能写,而是要在写作时让这一素材处在独特的自我体验的光照之下,使之获得别人所没有的新的价值。如上海市中考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一位小作者先对历史人物陶弘景作审视:“陶弘景婉拒做官,踏着清幽的山间小道,留下了一种自足而又幸福的活力。他倾心于山顶的一片云海,沉醉于山间的泉水叮咚,忘怀于眼前的树木山石,满足地给君王寄出了‘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的诗句,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自足’。”作者将陶弘景之事置于“活力”视角之中,悟出了新意。接着文章又逐一审视秦朝百姓、张骞、谭嗣同、但丁、达,芬奇,引出对“活力”的独特感悟——“智慧…‘骄傲”“爱国”,“活力的延续使文明得以发展,文明的发展又使活力延续下去”,“我们要继承前人的活力,更要开创出自己独有的活力留给后人”。这些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不囿于前人所云,而是站到放眼世界文明、推动时代发展的高度独出新见,显示大气。这也启发我们:“选材新颖”不仅指材料本身,而且还指与材料紧密相连的作者的观点和感悟,
  总之,我们要走进生活,关注社会,独具慧眼去捕捉住生活中的精彩,紧扣中心来精选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唯此,才能写出与时俱进、具有创意的美文来。
  
  【失误警示】
  
  在多年的中考阅卷工作中,发现一些考生在选材用材方面存在如下失误:
  
  一、材料平庸,缺少个性
  所选之材都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不能给人以新颖之感。无法吸引读者。比如写人时, 就只会罗列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议论时,只会生硬地“嫁接”。
  
  二、材料陈旧,内容干瘪
  所选之材都是一些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比如写老师,必写带病工作、上门补课;写同学。必写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千人一面,毫无新意。
  
  三、一昧模仿,不加裁剪
  所选之材都是一些简单模仿的“舶来货”,没有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四、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感天动地,才能轻易博弈高分。于是,拿到题目后不顾客观实际,胡编材料,漏洞百出,从而造成内容的不真实。
  
  【学后演练】
  
  (一)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会,并由此带来不少的烦恼。你有没有这种经历,请以“误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面对“误会”这一话题,不少考生有这样的选材,请选出其中较好的一项()
  A 一天早上,我因为帮在路上摔跤的老人拾洒落一地的橘子,走到学校已上课10分钟,老师未查明原因就狠狠地批评了我。几天来。我有些闷闷不乐。后来,老师从其他同学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又在班上表扬了我,并向我表示了歉意,此时我感受到了误会并快乐着的幸福。
  B 在医院工作的继母,虽然对我不错,但我总是不喜欢她,一天早晨,我无意识的发现她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都塞进了她的手提包。我留意了几天,她天天如此,我与她的隔阂更深了。直到有一天,一个军人走到我家里,向继母行军礼,感谢继母多少天来对她的照顾,继母说:“比起你们这些抗洪英雄。我做的还很不够。”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内心充满了对继母的感激之情。
  C 同桌被选为校图书管理员,我让他给我拿出一本杂志看,他说什么也不肯,一天我因回家晚,却见他带着一摞杂志回家,我对他“哼”了一声,说他搞特权,一连几天不理他。后来学校广播室播放广播稿,说他自己买杂志送给医院住院的同学,我才如梦初醒。
  D 我准备买资料的10元钱不见了,我怀疑是我的同桌偷走了,因为我的钱只有他知道在哪里,而且听说他小时候曾有过拿别人东西的记录,于是我把我的怀疑告诉了老师,老师讯问他。他说不知道。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从此我们俩谁也不理谁。过了不久,我翻阅书本时发现那张10元钞票夹在书里,原来是自己忘记了,我决定去向他和老师道歉。
  (二)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有人认为财富就是权力,有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有人认为财富就是智慧……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面对以“财富”为话题的作文,李卓列出了下面几个材料,请选出不合适的一个。( )
  A 写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关爱,表现自己拥有别人关爱的无穷财富。
  B 写历史名人、当代名人成名历程中所经受的种种苦难,联想自己经受的苦难,表现苦难也是一种难得的财富。
  C 写社会上人们挣钱发了大财,买车买房住别墅,吃得好穿得好,表现“金钱就是财富”。
  D 以自豪的心情写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表现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传承它,发扬它。
  (三)感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感动,有时缘于危难中的大爱;感动,有时缘于梦想的点燃,甚至,感动,有时缘于一汪眼波,一张笑靥,一次叮咛,一语问候……很多很多的感动,或许只是进发于瞬间的细节。正是你敏感的心灵对她的一次小小的经意,才让温柔的感动浸满心间,才让我们禁不住为之洒下一掬感动的泪。于是。我们的心就鼓振感动的翅膀飞向希望的天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1)选择三个材料,从不同方面表现你在生活中体味到的感动,用一句话表述出来。
  (2)从你写的材料中任选一个,将它从一句话扩写成不少于200字的文段。
  (3)构思合适的语句,将三个材料串联成并列式结构。
  
  参考答案:
  (一)B(二)C(三)答案从略。(友情提示: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发现,就能捕捉住瞬间的感动,如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场面……都会令人感动,对这些对象,按照选材的标准。认真加以筛选,找出不仅使自己感动,而且能使读者感动的对象加以描写或议论,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写此文的目的。写作时还要注意两点:①由于有关“感动”的素材、事件大家都很熟悉,同学们写作时容易陷于老套,落入窠臼,所以我们要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找到写作的切入点,去抒写生活,抒写真情,写出立意独特、构思新颖的文章来。②注意此文宜化大为小,从小处入笔,把理写深写透,要化抽象为具体,写出感动的背景。)

围绕中心巧选材 精挑细筛出华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