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是一个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只有具备无限的想象力,才能更好地了解生活,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开拓自己的知识疆界,也才能最终提升个人的综合知识素养。语文是学生驰骋想象的疆土,在语文的世界里,学生的思想可以自由飞扬,能够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能够发现自己的“新大陆”,能够在各种想象的指引下,发现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都是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现代教育理论对学生教育的要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想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想象中认识现实,在想象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题发挥”,让学生在各种故事情节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故事新编”,给文本更多的阐释空间,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一、续写,让想象服务写作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续写是文人创作的一种模式。比如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后几十回就是由高鹗所续写的,又如著名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也有很多续写的版本,如《续三侠五义》等。这些续写的版本,虽然和原作会有一定的差异,或者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也是创作的另一种途径。对初中学生而言,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创作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进行完整的独立创作,那不是很现实。缺乏想象力,是当前学生作文出现模式化的原因之一。现实经验不足,可以用想象来弥补。无论是作家的写作,还是学生的作文写作,都不可能完全按照现实进行叙事,想象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所有著作都是在想象力的支撑下完成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想象力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索文本故事结局之外的更多可能。这样的教学策略,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锻炼学生续写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大约已经死了”这句话着手,让学生进行续写。写作的方向可以按照鲁迅所铺垫的道路前进,也可以另辟蹊径,只要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就可以。比如说,可以写孔乙己死后,进入“天堂”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关照;可以写孔乙己的后人继承孔乙己“读书人”的品质,或者以孔乙己作为前车之鉴,改变人生观;可以写孔乙己没有死,而是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这些故事情节,都需要学生进行想象,需要学生按照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创作,而这个过程无疑是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有着促进的作用的。
二、新编,表达独立的观点
“故事新编”不是新鲜的事物,鲁迅有专门的小说集《故事新编》,郭沫若也有十篇改编过的历史小说,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对“故事新编”的尝试,足见他们对“故事新编”的认可和热爱。故事新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历史人物,借助原典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素质教育观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教学的一大任务。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权利和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调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观点来编织文章的脉络,并能够打动他人。
如在《关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原文进行改编,可以按照文章原意,表达情侣或者恋人间的爱慕之情,也可以按照文本的映射意义,写管理者对人才的态度。但是,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写,去改编,学生都必须在进行的“天马行空”想象时,把握一个要点,即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如学生按照文本的映射意义,写管理者对人才的态度,那就必须要在改编的过程中,写出自己对待人才的态度,表达自己认同的人才观。这是“故事新编”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在一定的秩序内进行,而不是学生的“恶作剧”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新编故事的价值和思想深度,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三、结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进行思考,需要进行想象。教师要思考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想象教学的效果。学生需要思考教学的内容,通过想象融入自己的观点,发现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和学生的想象力,除了通过“故事新编”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还可以寻找其他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初级中学(2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