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的确,写作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话难说,有情难诉。
许多学生写不好作文,绝不仅仅是没下苦功夫。这其中的关键,我认为还是在有没有一个“趣”字上。在实际写作指导中,教师往往只偏重于写作技巧的传授,偏重于审题、立意、谋篇等模式化的指导和机械的训练。有不少老师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技巧+思维方法的产物,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意志、个性、情趣的介入,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许多学生写作时兴味索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应付,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就是空洞无味,毫无新意可言。写作成为一种外加的负担,这怎么能产生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写作的天赋和潜能,只要教师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巧妙设计具体可行生动活泼的作文题目,学生是可以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来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样能确保写作训练与文章产生的程序一致。命题是作文教学中不得已的做法,但应尽力贴近学生生活,使命题进入“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于漪老师说:“一个好的命题作文,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大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看来,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是目前,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命题多,学生自由写作少。而且百年一题,千人一腔,这已经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带来了负面影响。让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应该做的只是为写作主体“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去年,我笔者在工作之余,挥笔写下了《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把自己殷殷期盼的真感实情都融在字里行间,体验写作后的愉悦。恰巧这时正执教《傅雷家书》一文。我想,现在各种读物收集的家书,大多数是父辈给儿女的信,也有一些儿女怀念父母的信,可是从来没有写给未来儿女的书信。我的学生虽然现在稚气十足,在父母亲的保护伞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后都是要为人父母的。为何不可给未来的儿女写上一文呢?况且,这样可以让这些“小太阳”们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师长的良苦用心。
于是,在作文课上,我的命题《给未来儿子(或女儿)的信》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学生们写作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腼腆和羞涩,他们大胆而开放,如同学们写:“孩子,现在是2011年,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2041年了,我已经人到中年……”“孩子啊,我希望你首先应该是一个健康的人,在未来的社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定是个能处处感到幸福的人;你还应该是一个勤奋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诚信做人,勤恳地工作,勤奋地学习,勤俭地生活,逐渐积累不断进取。这样,你即使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失败的人。”“看了我们15岁时写下的信,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您有那么多的烦恼?您为何会和父母产生代沟?为什么一听说写作文就头晕?”
在这次作文课上,学生写作兴趣盎然,抑制不住的真情从笔端汩汩地流淌出来。看到孩子们充满童真略显成熟的表达,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突然发现,学生们年龄虽小,但伴随着成长,已经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一个突发奇想的作文题目成就了一节作文课,为他们审美和写作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为小作者们的精神之旅提供了尽情展示风采的舞台,让他们在写作中认识生活、发现自己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好作文。
写作是一种创造,而创造的前提是自由。如果教师的命题给学生的创作带上了镣铐,再优秀的学生也难以尽情尽兴地跳出精彩。
命作文题目,这绝对是考验一个语文老师的敬业精神或水平的时候。每年暑假,语文教师总要留几篇作文让学生在假期练笔。有的老师就命题为《暑假见闻》,我认为此题目太普通,于是,就把它改为《2011,我的夏天》。果然,收上来的作文内容比以往的作文充满了灵气。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真正做到了“自由表达”。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在作文课上还尝试着指导学生对寓言进行再创作。例如:针对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话,我命出了题为《癞蛤蟆给天鹅小姐的一封情书》,让学生创作一个与时俱进、敢想敢做的癞蛤蟆。结果,学生们充满个性化,很有创意地表达:“我没有老虎那样强壮的身躯,也没有孔雀那样帅气的外表,可我有一颗朴实无华的心……”“我会向着青蛙王子这个最高荣誉努力奋斗……”再例如,对《农夫和蛇》这则寓言,我让学生保留原寓言的主题和形象,增添一些细节,如:动作、语言、环境、心理、场面等,让情节更曲折,形象更丰满。这样的文题设计,充分发掘出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平日里,看着学生们一篇篇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习作,我深切地体会到,作文教学不能受到太多的约束,要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了解自然,关注社会,洞察人生,体验真情。这样,学生才不会提笔无字,空发议论,即使成文,也是干干巴巴,毫无真情实感。
有时,我也向学生征集“我最想写的作文题目”,并让学生从中自选题目。这种办法也能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和冲动。
总之,文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抓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生动活泼有创意的作文题目能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叶圣陶先生说:“题目虽是教师临时出的,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来的。这样的写作,与作家、文学家的写作并无二致,不自然便近于自然了。”有鉴于此,我们语文老师在命题上就要巧用心思,合时合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自我创造的空间, 来“引爆”学生的积蓄,让学生有话可说,享受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快乐。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可能出现“桃李竞艳的春天”。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学(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