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989

[ 李正霞 文选 ]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点滴谈

◇ 李正霞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即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诗歌教学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
   一、激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诗歌心神向往。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欲望。可以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如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或通过引导画画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感知诗意。如:教《钱塘湖春行》一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诗句中找到诗人描绘的景物,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简单描画,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迅速进入诗境。
   2.开展多种活动,保持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诗歌朗诵比赛、诗词联句比赛、与诗词有关的常识比赛等;开辟诗歌专栏,展示学生在各项诗歌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学生诗作和诗歌鉴赏文章,介绍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等,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其成果的机会。这样,才会帮助学生长久保持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品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诵读这种方法是贯穿始终的。因此,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品读诗歌,以达到感其形、悟其情、记其文的目的。
   1.一读感其形。古诗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美的享受。新诗也是种音乐艺术,有着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音乐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诗歌语言如歌如舞的音乐之美。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在读中去感知诗歌所表述的形象,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思维、想象的能力。如朗读《乡愁》一诗时,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叠词,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轻描淡写,但它们却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迂回往复的节奏与谐和宛转的音韵,初步感知诗中思乡怀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体悟如怨如诉的思乡之情。
   2.二读悟其情。以诵读著称的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说:“有时,诗文中的感情需要诵读的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填充。”教师要启发学生倾注自己的情感揣摩诗文作者的情感,要感觉那是在朗读自己的诗作,在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启发学生在读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作者怎样由街灯联想到形态相似的明星?怎样大胆而有意地把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的灯笼?进而领悟诗人抒发的感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猜测出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之成为“自己所理解的”,做到对诗歌感情的独有体悟。
   3.三读记其文。背诵在诗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背诵中可以深情的体味,积累大量的字词佳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背诵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地、有感情地熟读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三、练笔。新课标在注重教法、学法的同时,仍是听、说、读、写并重,写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验。诗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指导学生仿写、改写、创作等各种手段予以延伸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1.仿写。仿写是模仿写作的简称。学习《繁星春水》后, 我让学生对“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进行仿写,学生也是妙语连连,如“井底的蛙,/你自以为是时,/天地便小了。”“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养时,/天空就远了。”在仿写过程中,我们可以揣摩学习写诗的一些基本手法。如,由此物到彼物的联想,给物赋予人之感情的拟人,给笔下形象涂上理想色彩的夸张,用寥寥几笔抓住形绘出神的比喻性描写等等。
   2.改写。改写是以原作为依据,适当改变原作的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的一种写作方式。改写有可供发挥才华的天地,在语言的运用、材料的组织以及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还是有练习价值的。在学习诗歌《石壕吏》后,我引导学生将其改写为散文,不少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在内容上,他们作了一些必要的增补,如背景的交代,差吏抓人的情景,人物神态的刻画,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等。这些情节都在情理之中,不但忠实于原作的精神,而且使原作的诗意得到充分体现。一些细节描写,如孩子的啼哭声、门被踢开的情景、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诗歌原作中的主题。
   3.创作。当学生读诗读出了情趣时,它们就会有写诗的冲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相机诱导,不能压制学生的激情。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诗是学诗的实践,通过习作,更能深刻地体会前人写诗的真谛,可以促进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写作能力。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写诗,并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朗诵他们创作的诗,为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河南省济源市邵原第二中学(454694)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点滴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