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依赖课本(文本教材),教什么,考什么,是典型的“教教材”,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结果学生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很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强调课本(文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升华学生认知、发展学生能力,这无疑是非常可贵的。
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课堂教学严重脱离文本教材的怪现象,有的甚至干脆甩开文本教材另搞一套,结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严重缺失。
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不断地学习考察、大量的听课调研,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既要重视文本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文本教材。为此,笔者提出了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三步走”模式,即“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活化教材” ,并进行了认真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三步走”语文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三步走”教学模式总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读写结合”、一是“生本思想”。
2006年12月5日~9日,我随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孟玉华同志赴长春参加了首届全国语文教学策略研讨会,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副理事长苏立康女士,副理事长兼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组长张翼健先生,语文学习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包天仁先生,《语文学习报》、《语文教学研究》执行总编、全国语文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原永海先生,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元昌先生都亲临本次大会,并分别做了重要讲话或学术报告,核心就是“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坚定了我“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2009年4月26日~29日,我又与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中学教研室主任肖泽利同志一起赴广州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生本教育研讨会”,聆听了著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先生及与会专家的生本教学思想辅导讲座,核心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坚定了我“生本思想”的语文教学理念。
二、“三步走”语文教学模式的操作
(一)走进教材——研读文本,品味赏析。
1. 课前学生自主预学
以课文《疯娘》教学为例:
[内容概要] 疯娘精神有些失常,在人们眼中,她是一个可有可无、被人嘲笑、愚弄的可怜之人,但她心地善良、舐犊情深,最后为了给孩子摘野果,竟迷迷糊糊地摔下山崖,家人赶来时,见她蓬头垢面,手里仍然攥着野果……
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小说。
在正式学习课文以前,教师应事先布置好前置作业,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学要求: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
做什么:搜集小说的有关知识;认真研读课文,清楚本文写的是什么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你最喜欢哪些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怎么做:查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翻阅资料,以便帮助你更好地研析文章,并将与母爱有关的其它资料、信息一同搜集,可独立进行,也可结组进行。
做到哪种程度:对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资料、信息梳理归类,写出课文分析材料或读后感。
布置前置作业,总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分层设置。
①学生能做。首先要结合学生本人的家庭状况及自身状况。其次要考虑到时间的允许程度。
②一般任务与特殊任务相结合。如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其他几个人干什么,有的学生是参与性的前置作业,有的学生是引领展示性的前置作业,都可根据学生实际来科学安排,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提高课堂研讨交流的效率。
③在完成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将遇到的困惑记录下来,带着问号参加课堂上的交流研讨活动,还要注意自己的困惑是在组内交流中解决的,还是在全班交流中解决的,或者是在老师的点拨下顿悟的。
2.课上交流研讨(仅就教材本身进行的交流研讨)。
(1)小组交流研讨:
①针对前置性作业进行的小组交流研讨。
②课堂创生性的小组交流研讨。
③总结、概括时的小组交流研讨。
此环节旨在将个人搜集处理的信息、形成的认识、获得的收获在组内相互传递交流,而后同组成员互相补充,这样实现了本组内的资源共享。
小组长(优生)不要先发言,要把交流的机会优先让给中下等学生,最后小组长(优生)再补充梳理;小组长还要做好评价记录,将本组内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状况及课堂上本组学生的表现如实反馈给教师。如缺少此环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主预学和小组交流时的表现程度。
(2)全班交流研讨:
把小组共同交流所得在全班展示出来,各组间再相互补充,这样极大地扩展了交流层面,深化了认知水平,较好地实现了全班学生的资源共享。
教师要善于相机引导、评价,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认真地听、大胆地说、有感情地读、踊跃地写。
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认识不到或回答不了的问题抛出来,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和激烈地争论,从而创生智慧的火花(如疯娘神智不清,老做些傻事,为什么对“我”的呵护却总是那么适时、到位)。
(二)走出教材——迁移升华,体验感悟。
1. 迁移: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要适时迁移,使学生的认知领域、思维活动从文本走向生活。
如:经过交流研讨,同学们被“疯娘”伟大的母爱所深深震撼,许多人会痛哭流涕,这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发学生自由畅谈自己所体验感悟到的各类母爱。
①讲述自己的母爱。
②讲述名人的母爱故事。
③介绍动物的母爱。
④介绍有关母爱的文章。
2. 升华:思想感情的提炼、提高。
如,讲述完各类母爱的感人事迹后:
①以“母爱是什么”说一句话,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名言警句。
②讲述关于母爱的成语。
③大声吟诵关于母爱的诗歌。
④独唱或齐唱颂扬母爱的歌曲。
⑤举行宣誓或签字仪式。
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极大地提高,思想感情也会更加激扬澎湃。
(三)活化教材——创作练笔,读写结合。
本环节意在实现从读到写的飞跃,是对教材的活化和延伸。
操作时,注意以下两方面:
1. 时间掌控:
①在课上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进行写作训练。
②在课后进行写作练笔。
2. 文题设置:
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找准读写结合点,而后有针对性地布置作文。
①可进行同主题作文训练(如以“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可根据本文写读后感。
③可对本文进行改写、缩写;也可依某一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写、扩写、续写。
几年来,笔者依据“三步走”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实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成绩稳步攀升。笔者愿意将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展示出来,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学习借鉴。当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第一中学(06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