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963

[ 祝燕飞 文选 ]   

不动笔墨不读书

◇ 祝燕飞

   教学案例:
   师:这篇课文中一只老天鹅破冰、一群天鹅破冰这三个段落写得感人至深。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 [学生潜心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并作个别点拨。]
   师:同学们学得是那样专心,老师很感动。谁愿意第一个交流?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句时,感受到老天鹅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了不起!对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读到这里,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为了找到食物,为了能够活下去,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这是多么伟大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
   师:所以,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不会感觉疼痛的,老天鹅是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生继续交流……]
   评析:
   以上是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执教苏教版第八册《天鹅的故事》时的教学片断。在这个片段中,薛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中感人至深的三个段落,仔细体会令自己心中一动的词句,并把感受写在词句边上。学生通过专心默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真心交流、用心倾听,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更真切地进行感情朗读,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尤其是让学生在书上写感受的环节,让每个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均衡发展的机会,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反思: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墨,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消除了部分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避免了课堂上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学生听讲的弊端;学生在动笔书写的过程中,对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表达得也更加有序、严密;通过书面的展示,给其他学生和教师评点、修改留下了空间。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增强意识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善于将思考所得及时记录下来,做成笔记。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由此激发灵感,生成瞬间智慧的火花。这是徐特立老先生一生治学的经验之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徐特立老先生治学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处,认识到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从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意识到自己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二、用心指导
   万事开头难。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离不开教师用心的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一些有成就的文人学者的读书笔记,也可以请我们身边一些高年级优秀同学来个“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到底该怎么做。学生的向师性是很强的,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要进行示范。刚开始,教师可以就一篇课文的片断来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和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墨写,教师可以现场和学生一起来写,随后和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后,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同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同写阅读感受,然后一同交流。
   三、精心设计
   这里的精心设计专指向于课堂。在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有必要让学生去边读边动笔墨的,也并不是只有写阅读感受这样单一的动笔形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读了课文后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在阅读中做记号,可以在重点词句旁边写阅读感受,可以写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写写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还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写写读后感等等。总之,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墨的内容太多了,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值得让学生动笔的语言点,精心设计学生动笔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书动笔墨的过程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四、及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适当的评价也能成就学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在语文课堂上,当学生在边读边动笔墨时,教师要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如果发现写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体的同学说明该生做得好的方面,提倡所有的同学向他学习。如在巡视中发现一些不好的共性问题也要及时提出,避免更多的同学出现同样的不足。当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更要就学生书写的内容进行评价,表扬值得肯定的内容,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从而拓宽思维,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语句上的毛病,教师要及时指出,和所有的同学共同修改,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五、课外延伸
   要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仅仅靠课堂上的几次强化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向课外延伸。利用课余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先要把“不动笔墨不读书”当成作业来布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以在上面留下阅读的痕迹:圈圈画画、写写批注、提提问题等,在借阅书籍时可以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写读后感等。既是作业,教师就要进行检查评比,经过教师长期的督促,让“不读笔墨不读书”内化为学生自己自觉的行为。
   总之,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内外坚持不懈,有意识的培养,不断督促和引导,使“不动笔墨不读书”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226401)

不动笔墨不读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