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越来越淡化,直到现在完全彻底地退出初中语文教科书。可是我们教师在一线教学中,又往往发现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说这样的一道题:
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内容不得有删削):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能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这道题的题干要求中提到的“单句”,就是一个纯粹的语法概念。如果学生没有系统的学过汉语语法,怎么能懂“单句”的意思,又何谈去做题呢?
又比如说给学生讲古文的倒装,如状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翻译为“冰,是水所凝成的,但比水更寒冷”。这就牵涉到古代“状语”的倒装和现代汉语“补语”在定义上的区分。如果学生没学过汉语语法,只是简单套用英语课上学到的英语语法来进行理解,必然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
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汉语语法教学绝不可以删。
1.近两年中考语文加入了病句修改题,在我们学生平时做作业时也常有病句修改的题型,这样,我们语文老师就要归纳总结病句的类型,其中成分残缺是一大类,比如以下几个句子:
(1)缺少主语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缺少谓语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老师在讲这些题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缺主语,缺宾语等语法术语。否则,学生对这类病句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然。而不讲语法,我们的学生怎么能知道主语宾语呢。还有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中,什么主谓不搭配,动宾不搭配,学生听起来就好像听天书一样,又怎么能够学会这些呢?印象中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给用提主干的方法来判定成分残缺和成分不搭配,不讲语法,学生怎么能会提主干呢。如果说单句,学生凭借老师课堂上的讲解还能略知一二,那么,对于复句,学生就似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昏昏沉沉。
2.语文阅读教学中三大文体之一议论文,常有找作者的观点这种题型,我告诉学生议论文的题目很重要,要么是论点,要么是论题,学生似有所悟。而什么样的题目是论点,什么样的题目是论题,学生又弄不太清了。那天,我的一个学生就这个问题来询问,他问道:三个题目分别是《走向天性的所在》、《读书养气》、《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到底哪个题目是论点,哪个题目是论题,我很轻松的告诉他《走向天性的所在》、《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这两个题目是短语,它们应该是论题,《读书养气》虽然短小,但它结构完整,是作者的观点,应该是论点,结果学生是一脸的茫然。如果学了语法,学生会很轻松地判断出来的。
3.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两科又是最重要的科目,英语里边的语法很多,不懂语法很多句子都难以理解,像主系表,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等,学生不学语法,很难把英语学好,所以每次接初一的课,总有英语老师让我讲两节语法,两种语言在语法上虽说有其共性,比如都分析句子的主谓宾,都存在“双宾语”现象等,但是差异还是很大的:汉语讲“兼语”,英语中没有,近似的语言现象叫做“宾语补足语”;汉语判断动词“是”虽近似于系动词“be”,但是远远不及英语中“be”的词形复杂与功能强大;汉语中一些形容词,如“快”,在英语里却要分别对应“quick”和“quickly”,并且前为形容词后为副词……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分,对于学好这两种语言,应该都是有帮助的,特别是有益于学好我们的母语。看看现在的初中学生一到初二,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我认为跟学生在语文中不学语法有一定的关系,英语本来要记的东西就多,再加上那么多的语法,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并无所适从了,这样,就有一些学生放弃学英语了。
4.拿高中与初中的接轨来说,也有必要学习语法,我是一直倡导讲语法,也一直在讲语法的,我的每一届学生上高中之后,都能很快的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她们说,高中语文不讲语法,但一定要用到语法,这样一来,好多在初中没学过语法的学生就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习语法,而初中的这些语法又不是三两天就能补上去的。
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汉语语法,从“象形字”“形声字”等构字的基本常识说起,讲清“语素”的概念、合成词的分类、词的性质功能分类、短语分类、句子的分类以及复句的类型。学习过程中,要把讲和练结合起来,做好知识巩固工作。比如说,在讲完单句的成分后,应该就几种主要类型的单句,找出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学着去划分成分,学着去找出句子的主干。
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学不学语法,将直接关系到语文甚至英语的学习成绩。诚然,现有的语法体系还不太完善,语文教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走极端,不能因此就否定现代语法。我最近又翻阅了一下现代散文和小说,发现没有哪一部是不遵从现代语法的。而这些现代散文和小说的作者,又有几个是专门学过现代语法的?
这充分说明,现代汉语语法,基本还是科学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同样,言之无法,亦行而不远也!一切教改都是为了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语文教学不能再犯矫枉过正的错误,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独占鳌头,但也绝对不可完全退出。我期待语法教学的回归。
河北省巨鹿中学(05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