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回放】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这三人其实分别代表了三种个性化的选择,暗喻了三种类型的人生态度:果汁型——享受型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抑或是一种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咖啡型——“先奋斗后享受”型或“在奋斗中享受”型的人生态度,隐喻着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意思;矿泉水型——崇尚自然、淡泊的生活态度,或者说是一种经历了人世沧桑后返璞归真的超然心态……
但是,如果思维仅止于此,文章出彩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要想把此题写出深度、力度,还得注意提升理性认识,融入“智性”因子。其实,全方位地把握材料来看他们三人的选择也都是正常的,而我们也不能以自己为尺度强求一致,因此可以由尊重选择立意,也就是说生活本该多样化。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三人能各自按着自己的喜好取舍,但现实中却要受规则、规律的制约这个立意来写,也可以把三者看作人生的三个阶段。总之,作文时可以把三个观点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别对三种生活进行解释。
【佳作show】
我于咖啡中看见
福建一考生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奇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走过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这话语在轻轻搅拌声中传入我耳中。
人自出生以来,犹如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的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却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细细碾碎每一个咖啡颗粒般的经历,在涅槃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唯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夹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有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着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弗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有着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座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后,剩下的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
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要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并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恍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
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亮点品味】
作者将“咖啡”作为一个角度的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由又苦又甜的咖啡感悟到人生旅途宛如咖啡那样苦中带甜,不仅自然地契合了材料,而且彰显了考生的深刻,这样,在立意上首先就胜人一筹;在结构上,小作者灵活地展开思路,由考前不久的大地震的生死一瞬想到史铁生、伍尔芙,而后水到渠成地引出主旨:生活中的苦痛既让人失望又拯救我们的心灵,必须有尊严地生活,用爱去记住时光。全文洋溢着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让读者感受到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品江南
福建一考生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体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在材料中的“三味”的比较中,笔锋轻转,不经意间就切入主旨——以“矿泉水”的平淡来对应江南)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汽弥漫着江南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而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盲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在诗意的文笔里,淡雅的情感慢慢地氤氲开来)
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奏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这也就是江南的味道,也是平淡的味道,而真意自在其中)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一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如泉水般质朴的甘甜品性,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世俗沾染。(“我”心中江南的“平淡”竟还有着这样的特点——“纯净得不受世俗沾染”,这宕开的一笔,无形中也就深化了“平淡”)
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江南的水纯净,人心更纯净。由水而人,自然也就丰富了内容,加深了文章内涵)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能让人舒展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缱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挥之不去的还有江南永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由实及史,虚实交融;在引用中不仅增强了文章底蕴,而且彰显了作者的才情)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巧化郑愁予的诗意,含蓄地倾诉了对江南的美妙情感)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著,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对江南的低吟浅唱里,表现了江南的蕴味)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俗世的污泥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在深刻的感悟中回应了标题,照应了开头,使得文章精致得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却有说不出的可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