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177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作品题解题策略

◇ 李 云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答是最难得分的一项,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重视整体阅读感知,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和主旨;二是审题不到位,忽略或遗漏题干中的明示或暗示信息,找不准答题区域和答题方向;三是分析文章不细致,跳跃式阅读导致信息筛选有误或不全;四是不会答题,要么照抄原文,不加以归纳概括,要么要点不全,乱套概念术语,甚至答非所问。
  解题策略可归纳如下:
  
  一、诵读:理思路,抓主旨
  
  很多同学不重视文章的整体阅读,往往直接带着题目去文中找答案,结果断章取义,造成答案与主旨不符。
  读懂是解题的基础。而第一遍的通读则有利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把握文章中心。因此在初读时,一要有意识地勾画出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概括句、总结句、衔接过渡句,尤其要注意段首、段尾等处;二要有意识地勾画出重要的议论句和抒情句。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议论句体现作者的思想和主张,抒情句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文章的主旨就简单多了。
  
  二、审题:圈重点,明方向
  
  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之后,再认真审题,用笔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防止遗漏关键信息。把握住题干中的明示或暗示信息,分析答题才会有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包括多方面:1、明确命题意图;2、明确答题区域;3、明确答题方向;4、明确答题口径;5、明确考查能力点;6、有时分值还能提示答题要点。
  以2008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城市羔羊》为例。
  第12题: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
  审题时,我们就可以圈出以下重点词:“第三段”“心理变化”“概括”。因为“第三段”提醒了答题区域;“心理变化”提醒了信息筛选的目标;“概括”则提示了答题时不能照抄原文。应该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这些都为我们阅读、分析、答题指明了方向,抓住它,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再如第15题:结合全文,试探究倒数第二段在结构安排和主旨表达上的妙处。
  我们可圈出“结合全文”“倒数第二段”“结构安排”“主旨表达”等词语。“倒数第二段”是重点分析研读的段落;“结合全文”则提醒考生还要结合主旨和上下文来考虑。“结构安排”“主旨表达”提示了答题的两个角度。圈出了重点词,就不会因粗心而遗漏信息,分析答题也就不至于遗漏要点,答非所问。
  
  三、分析:抓标志,分层次
  
  当我们从题干的明示或暗示信息中确定了答题区域,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再次细细研读相关语段,抓语言标志,理清句间关系。语言标志包括连词、代词、关联词、有前提意义的词、表示概念的词、体现时间或逻辑顺序的词等。借助文中出现的语言标志(有时标点符号也是一种标志),我们就可以理清句间关系,弄懂作者在说什么了。
  仍以《城市羔羊》第12题为例。重点研读第三段: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荫……同时,她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比有一天遇见了饿狼还严重,因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里,羊群那里有牧人。但现在,就她一个。她“咩咩”地叫了几声,惶恐地张望。她的语言只有她自己听得懂。这是一座孤岛,除了脚下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岛上唯一的求生者。
  我们首先要在这段中筛选出体现变化过程的词,如“起初”“然而”“同时”“但现在”等,分析确定“城市羔羊”经历了三个心理变化,理清了层次之后,分别提取、概括信息后得出答案:惊奇——失望——惶恐。
  有些考生采取跳跃式阅读,没有细心筛选信息,有的人不知道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导致了层次划分错误,解答自然也就跟着错了。
  
  四、答题:对口径,有条理
  
  理解了文义、审清了题意之后,有的同学却不会“答”题,结果不是因为不懂而失分,而是因为不会答题而失分,令人惋惜。
  解答题目时,应该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有时搜寻提取的信息并不一定能直接回答问题,照抄原文可能“口径”不对,需要转换之后再答。另外,还要注意按照要点一一解答,有条理,不笼统,最好用序号标出要点。这样既体现出答题者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又方便阅卷者采点给分。
  总之,要想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必须增强整体意识、勾画意识、审题意识、口径意识和要点意识,这样方可轻松备考,有效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