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075

[ 陆文夫 文选 ]   

生命的留痕

◇ 陆文夫

  一座半圮石桥,一幢临河的危楼,一所破败的古宅,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街,一架伸入河中的石级……这些史无记载的陈迹,这些古老岁月漫不经心的洒落,如今都成了摄影家们的猎物,成了旅游者的追逐之地。那些旧时代的老照片,也成了书店里的卖点。人们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为什么又回过头来重温那逝去的岁月?
  曾几何时,我们向往过西方的大桥,汽车的洪流,摩天高楼,乡间的别墅和那如茵的草地;我们把石桥、危楼、古宅、石级视为贫穷和落后。如今,在国内的某些大城市和开发区,与西方的距离正在缩短,一样的高楼林立,汽车奔流,一望无际;那些新建的公寓楼,小别墅,明亮宽敞,设备齐全,冷热任意调节,真有点儿不知今夕是何夕?
  提前进入或超过了小康的人呀,尽情地享用吧,这一切多么地来之不易!可又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得到的同时却又感觉到失去了什么,而且越来越怀念那已经失去的,难以捉摸的一切。他们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对那些水泥的森林再也不感到有什么新奇,甚至把大街上汽车的洪流视为洪水。旅游业兴起来了,人们花了钱去重温旧梦,去寻找石桥、古宅、危楼与石级,寻找那些“贫穷与落后”。人啊人,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人们什么都想要,最想要而又最不可得的是韶华永驻,生命长存。现代化的高效,高速,高产,使人们感到生命也在高速地旋转,像轻烟,似云团,被社会流行的风尚弄得动荡不定,四处漂浮,好像什么地方都去过了,却也好像什么地方都不曾停留。
  你走过的桥太多了,汽车驶上了水网地区的高速公路,风驰电掣,无数的桥在车轮下滚过,你感到了吗,你记住了吗,有哪一座桥能在你的记忆中停留?是的,你知道那些现代化的桥,铁路桥,公路桥,斜拉桥,立交桥,所有的桥都似乎离你很近,也离你很远。
  可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座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落,涨水时要先涉水,后上桥,然后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等着她像蝴蝶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将就稽山土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座石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危楼,你看见那危楼的长窗了吗,那不是窗户,是岁月的屏幕,你也许曾经看见过一部人生的悲喜剧在那里上演过,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不胜唏嘘。你也许什么也没有看见过,可你读过那首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在你的想象里那昔日的翠楼就是眼下的危楼了。你也许会在窗下徘徊,想领略一下那游子归来的情趣。
  一座破败的古宅,那里面阴暗潮湿,和别墅不能比,连富起来的农民也不愿居住。那些参观的人也不想住在这里,他们是想了解前人所留下的故事,想象那前人生活的画图。那大门前的铁环上曾经系过高头大马,那门厅里曾经抬过八抬的花轿,那廊屋里曾经有过自缢的女子……
  那铺着碎石的小街,曾经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走过,那深入河中的石级,曾是妇女们的捣衣之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你可以在月光下顺着石级往上走,去倾听那历史的回声……
  石桥、危楼、古宅、小街、石级,那些历史随意的洒落,却是生命的永驻,历史的残留;是往事的画图,似乎把自己也画在里面。
  你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驱车而过,看见那摩天高楼上有无数的窗户,谁知道那里面是些什么;那一幢幢缠着号码的住宅区,今天搬进一个住户,明天搬出一个住户,进进出出的都差不多;那四车道、六车道的柏油路,谁能讲得出有什么名人走过,好像谁都走过,留下了一溜烟,早就被风吹走。现代化意味着高速、方便、舒服,到处留下的是时代的标志与科技力量的显示。人在巨大物质力量的面前显得那么渺小,生命变成了群体。几千人造出一个软件,几亿人在一个软件中疾走,人的寿命在延长,可在感觉上却是那么匆忙,好像未曾在某个地方停留过。于是,有那么为数不多的人,突然想起了过去,过去虽然艰苦,却在那悠悠的苦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留下了他和我,于是便在历史的残留中去寻找生命的遗痕,在汹涌的潮流中去寻找那失去的自我。
  (选自《陆文夫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心灵物语
  学生时代总会有这样的矛盾心情:上学的时候想放假,放假的时候又开始想念上学。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实际上是因为人的天性追求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当我们长时间处在一种经济相对落后的状态时,我们曾那么渴望像西方人那样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与喜悦。然而到了今天,当我们与西方在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时,我们又开始怀念当年那些象征贫穷与落后的一切。学生时代总会过去,现代化进程也只能向前不能往后。在这个匆匆忙忙的时代,古老陈旧的一切都在慢慢被淘汰,希望在这席卷一切的洪流中,每个人都还能找到并恪守当初那个最本真的自我。

生命的留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