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4639

  

耻辱戒指等

◇ 高述新等

  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物理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线,专心于物理推演。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娱乐,“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黄春黎摘编)
  栽的花留了下来
  1907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治疗,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并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高尔基给儿子写了这么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秦蕾摘编)
  梵·高下井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升降机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左右摇晃着把他们送进深不见底的黑洞。梵·高害怕极了,他认为,进地狱的感觉也不过如此。然而其他人都神态自若,丝毫没有恐惧的样子。事后,梵·高问一个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张思摘编)
  耻辱戒指
  加拿大的一座钢架桥因工程师设计错误而倒塌,这位工程师的母校——某工程学院便出资买下了全部废钢材,用其中的一部分制成戒指,发给每位学生,名之为“耻辱戒指”。(高述新摘编)
  双手互弈
  张营之年轻时对象棋非常痴迷,常双手互弈,一手执黑,一手执红,左手赢了,右手斟酒,右手赢了,左手斟酒,以示犒赏。著名书家何慕白听说后,当即书“胜亦欣然,败亦可喜”八个大字赠予营之。年轻的张营之却只剪裁“胜可喜”三个字挂在自己家中。(秦晓燕摘编)
  人与自然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地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郑利玲摘编)
  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李凤兰摘编)
  晴天防阴雨
  宋仁宗时,张高节当宰相,但在生活享受上同当河南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这样的节俭,您虽然确实以清廉节俭自律,但这样做未免有些矫情作仿。”张高节叹气说:“我今天的俸禄这么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办不到吗?不过,如果有一天我被罢官或病死了,可是家里的人已经长期习惯过奢侈生活,不能立刻变为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一空而落到饥寒无依的地步的。”(黄春黎摘编)
  生活之椅
  在梭罗著名的《瓦尔登湖》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因为,“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椅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落座;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洪鸣摘编)
  蚌病成珠
  有一项医学资料称,一年里不患一次感冒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感冒的人的6倍。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而合乎科学的。据生物学家观察,一条鱼放在水缸里没几天就死了,而3条鱼放在水缸里,却可以活一年。因为它们处在一种竞争氛围中,越活越有“战斗力”。还有一个成语叫“蚌病成珠”,蚌因体内嵌入沙子,便分泌出一种物质包住沙子,自我保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黄碧斋摘编)
  中国裁判
  上帝率领的天使足球队与撒旦率领的魔鬼足球队踢了一场球赛。经过90分钟的激战,比赛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实力明显占优的天使队大比分败北。上帝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询问撒旦。撒旦一语道破天机:“我请的是中国裁判。”上帝恍然大悟。(舒坦摘编)
  总统与杂货店老板
  美国前总统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为顾客的钱被前一位顾客拿走,顾客与林肯发生争执。杂货店的老板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不满意,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在许多年后,林肯当上了总统。做了总统后的林肯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老猛摘编)
  努尔哈赤惜衣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次外出打猎。大雪刚刚停止,他怕草上的浮雪打湿衣服,就扯起衣襟行走。他的侍卫私下里悄悄地说:“皇上什么东西没有呀,怎么还爱惜这一件衣服呢?”清太祖听到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没有衣服才爱惜它吗?我常常把衣服赐给你们。这衣服是让它遭到雪水打湿,还是让它鲜亮光洁更好些呢?我亲自带头讲求节俭,你们正应当好好仿效我的做法呀。”从这以后,八旗的臣民,没有敢穿华丽衣服办事的。(秦蕾摘编)
  徐溥投豆
  明人徐溥在求学时期,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妙法。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须知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想了一个坏念头时,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粒黄豆。开始时,黑豆颇多,黄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过了一段,黑豆黄豆已各占一半。他再接再厉,律己更严,久而久之,瓶中黄豆半满,黑豆则屈指可数。徐溥就凭着这种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德的作风,终于成为明朝一代名臣。(高述新摘编)
  巴罗辞职让牛顿
  1611年,18岁的牛顿进了著名的剑桥大学。他非凡的智慧与才华很快引起数学老师巴罗的注意。怎样才能使这匹出类拔萃的千里马更快地登上科学的高峰呢?牛顿获得硕士学位后,巴罗多次这样地思忖:如果为牛顿谋到一个讲座的位置,就可以使他的才能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可是,眼下并没有“讲座”的空缺。于是,他毅然辞去了自己的教授讲座,让比他小33岁的牛顿接任。这一年,牛顿才26岁。宁肯放弃待遇优厚的讲座位置,积极扶持新秀巴罗教授是不是一个教不下去了的草包教授呢?恰恰相反,巴罗是位博学多才的名教授,就连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都称赞他是“欧洲最优秀的学者”。(黄春黎摘编)
  困境中诞生的名曲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就下意识地走了进去,期望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没见熟人,想走开又饿得抬不动腿。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上而载有几首新儿歌。舒伯特突发奇想:何不为儿歌谱一曲,也许能换点吃的。他摸出纸笔,很快将曲谱成,起名为《摇篮曲》。酒店老板看看歌谱,不知是出于赞美还是怜悯,让侍者端来一份土豆烧牛肉。谁能料到,这支在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一直唱到今天的名曲。(秦蕾摘编)
  昆山无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生长在江苏昆山,据传说,他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至今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顾炎武的著作《日知录》“自序”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遇到难题,一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当为止。由于不知疲倦地勤奋学习,顾炎武十多岁时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治通鉴》读完,并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屋子。(王玲摘编)
  根深才能叶茂
  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功夫,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写作。1879年夏,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脂球》,得到福楼拜允许发表,从此一举成名。(蔡三林摘编)
  为什么要明天
  柯罗是法国画家。他是使法国风景画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渡到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旅游意大利,遍游法国,深入大自然,创作了一批简练、淳朴、继承传统又出新意的风景画和人物画。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来到柯罗家,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给柯罗看。柯罗指出了对方作品中的几处他觉得不满意的地方,青年画家很感动,连忙表示:“谢谢您,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道:“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改吗?要是您今天就死了呢?”(黄春黎摘编)
  为了一条传闻
  司马迁写《史记》,当他研究战国时代魏国的历史时,听说秦国在灭掉魏国的时候,遭到顽强的抵抗。为了打败魏国,秦国就引黄河的水灌进魏国的首都大梁城(今河南开封),从而淹死许多人。他为了记述得真实可靠,便到大梁进行实地考察,在城墙上攀高爬低,访问了许多老人,经过分析比较,终于肯定了秦国确实放水淹过大梁城的事实。然后,他才在书稿上记下来。(高述新摘编)

耻辱戒指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