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良知、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都会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带着应试的镣铐跳出阅读的舞蹈来。我们不能等到应试教育消失的时候再来加强学生的阅读。
《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且从“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等方面做了阐释。中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做到以上“四个坚持”呢?我觉得,重视阅读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落实“四个坚持”的重要抓手。
新教育实验的首倡者朱永新曾说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重视阅读,教会阅读,大量阅读,理应成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策略与目标之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被戏称为“三一重工”的一本书(教材)、一节课、一张卷已经几乎成为当下语文教与学的全部了。这是语文教学的严重异化。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黄金时代,如此涂抹学生的“精神底子”,如此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是贻害无穷、非常可怕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唐江澎近日在镇江的一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说,语文教学要努力让学生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盈。然而,少读书甚至不读书的“三一重工”式语文教学,实在难以实现这样的美好目标。
我们说,孩子天生都是爱阅读的。现在的孩子之所以不爱阅读、很少阅读,错在我们的家长、教师乃至社会。是我们不给他们时间、空间、环境、氛围以及激励,总是一味地鼓动孩子应对考试,追求分数。结果,考试及分数这些“教育之叶”却异化为教育之本了。古人云:“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阅读,乃孩子成长之“根”与“膏”。
应该说,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尽管阅读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也有了一些收获,但是,从落实《纲要》精神,培养阅读公民,提升孩子素养的愿景来看,还是“路漫漫其修远”的。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引,着眼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把阅读融进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养其根”“加其膏”。只有这样,孩子的人文情怀、精神境界、语文能力与素养才可能得到提升。
一是团结学生父母。当下的学生父母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家庭物质条件也相对较好。但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训练,或者说,想让孩子读书,但又怕影响孩子分数,只知道要孩子读,但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读。只要我们把阅读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讲给家长们听,把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讲给家长们听,并团结他们成为共同鼓励与引导孩子阅读的力量,他们大都还是愿意接受与参与的,因为没有一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新教育实验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亲子共读”,让家长也成为阅读者,成为孩子阅读的交流者。这是很有效的途径。
二是营造班级氛围。《阅读的力量》在《提升阅读兴趣的方法》一节中,特别提出要“制造亲近书的机会”,“教室中书库越好,阅读也越好”。我们可以让每个班建立起有四五百本孩子喜欢读的书的班级图书馆,让教室有图书馆的味道。当下童书出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辉煌的时候,适合学生们阅读的童书比比皆是。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组织家长成立班级图书馆基金会,学校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搬至班级中。有了可供阅读的书,再约定共读时间,形成激励机制,开展阅读活动,这样渐渐就可以形成班级集体性大量阅读的氛围,带动班上所有学生自觉自在地汇入集体阅读之中。
三是让教师先做读书人。毋庸讳言,当下教师不读书少读书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其实,凡是有良知的教师、有专业追求的教师、有教学责任与自信的教师,都应该把读书当做像吃饭呼吸一样必需与自然的事情。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必须先是个读书人。读书是教师永远的备课。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给自己立下“每周读书一本”的要求。李镇西老师也有每天的“五个一”工程,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己每天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无数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成长经历都告诉我们,读书方可把书教好,自己读书学生才可能读书。作为读书人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上就有了亲切感,有了经验感,有了榜样性。《阅读的力量》一书指出: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别人读书就会越爱读书;如果教师阅读,则学生投入阅读的程度明显高于教师不阅读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自己爱阅读又重视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师,他的语文课堂就会滋润,他就会有方法鼓励孩子阅读,他的个人语文教学生态就会是绿色的,在绿色语文生态中学习的孩子就会是健康与幸福的。
四是完善课程设置。凡是有良知、有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都会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带着应试的镣铐跳出阅读的舞蹈来。我们不能等到应试教育消失的时候再来加强学生的阅读。方法总比困难多。事实上,现在的学校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点自主权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举的格局为我们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政策保证。山东韩兴娥老师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她创立了“课内海量阅读”实验,从三年级开始,仅用两个星期就教完语文课本,剩下的时间用来和学生在课堂上共读课外书。她带领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而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她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6年12册教材的学习任务,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韩兴娥老师的实例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完善课程设置的方式,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切实把“四个坚持”通过语文教学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