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12期 ID: 137796

[ 吕新毅 文选 ]   

现代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初探

◇ 吕新毅

  【摘 要】增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非一时一日之功,首先要向每节课要效率,并且从源头上将文本的选择开放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必需,成为学生的爱好,再辅以鼓励性的评价,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阅读,这样,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将不再是难事。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教学 实效性 课堂效率 语文素养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阅读教学应达到让学生掌握如何来阅读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训练,让学生阅读时,兴致浓厚,有章可循,能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用阅读指导人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的目标。强调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是,首先要使我们语文教师向每节课要效果、要实效,就是说,在课前制定好这节课究竟让学生掌握什么,究竟是否会激起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兴致。其次,要使我们每一位教师不能只重课内的指导,还应关注课外指导,既包括课外阅读的内容,也包括课外阅读的质量,甚至能够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法宝。第三,就是想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提升分析概括信息及联想想象等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向课堂要效率
  (一)将知识点分散开来各个攻关
  我觉得在分析课文时,就应该适当地将长的文本压缩,浓缩成几个重点的问题来探究。比如说苏教版就将《祝福》要求为“欣赏小说的情节美、环境美”。因为经过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赏析。再优秀的篇章,读起来也会味同嚼蜡了,毕竟学生不是专业的语言分析家,加上年龄的特点,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不只在一篇文章里能够提高,优秀的篇章也很多,所以应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好,比如说《祝福》重在欣赏情节、环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分析主题——官逼民反;《林黛玉进贾府》重在欣赏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段。这样,既能使课堂富有变化,摇曳生姿,又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扩大阅读量。
  对于艰深晦涩的文章,要找准一个小切口,复杂的文章简单化。比如在讲《祝福》时可以从祥林嫂到底有没有春天这个小切口入手,自然就会思考: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幸福吗?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是否可以避免?柳妈、四婶是阻挠祥林嫂走向春天的角色吗?到底是什么使祥林嫂失去了春天?随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文章难懂的地方,慢慢地被揭开面纱。对教材的处理很重要,这个切口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人物,或者干脆是另设的一个问题,还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尤其是年代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文章。但无论选择哪一个切入口,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他们的思维特点、学识基础,这样才能点燃他们的思维,化解难解的文章。
  (二)扩大文章外延
  短的文章虽短却是浓缩的精华,有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将之精剖细析,增加其外延,使知识系统化。比如屠格涅夫的短篇《乞丐》,其塑造的乞丐形象是否值得同情,是否值得尊敬?为什么?情节特点是什么?故事的背景及环境特点是什么?文章最后一句话“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深层含义是什么?“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施舍呢?称对方为“我的兄弟”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怀?这一细看,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分析,均可展开。所以,切不可因为短小而轻视,草草了事。
  这样,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然后随着课堂的展开,学生兴致高,有极高的知识渴求欲,学生展开相关联想、创造性想象,老师也可以生发。这样均可以增加课堂的厚度。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对学生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随时随地而生成。可以说,很多作品都能从中读出美感来。在欣赏《雨巷》时,在读懂诗歌内涵、分析清楚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后,继而可以鼓励学生体会蕴含在作品中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迷茫的凄美意境美以及对美好而又不可把握的未来的执著追求的情感美。在欣赏《荷花淀》时,领略在战火硝烟下的人性美、旖旎的风光美,甚至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文化美。
  其实,审美教育既包括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美,还包括促使学生从课本走出,走向其他的作品,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去感悟、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美。审美教育更在于启发、唤醒。在赏析写景散文、诗歌时,看文章生发感觉的基础景物,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中有没有也含有如此韵味的景物,或者自己是否有过此种类似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生活、品味自然的习惯,陶冶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针对这六个方面的语文素养,进行专门训练,有所侧重地培养。因为这几方面的能力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悟,是很难短时期达到的。在赏析精美散文时,让学生背诵下优美的片断,逐渐养成经常积累精当的词句的习惯。在赏析诗歌时,品味精彩的字词,慢慢形成学生玩味语言的习惯。
  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使用所选文本,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是将课本蕴含的知识整理出来,一一细化。比如,从字音、字形、字义,再到文章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表现手法、文章的主旨。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学起,慢慢进行较难的思维训练,比如概括分析的能力、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
  总之,增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非一时一日之功,首先要向每节课要效率,并且从源头上将文本的选择开放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必需,成为学生的爱好,再辅以鼓励性的评价,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阅读,这样,实现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将不再是难事。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实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