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课堂时间和三尺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小结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做到这三“还”三“让”,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三个“还”与“让”,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把课堂时间和三尺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语文学习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努力探索改变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力求做到把课堂时间和三尺讲台还给学生。在学习新课前,我拿出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当然这个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参与式自学,并非牧羊式地放任不管。我主要采取下发导学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引领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行为和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为了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经常让出三尺讲台,让学生轮流上台展示,汇报预习成果,提出学习研究的困惑,同时让学生互相点评,只有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我才发表自己的观点做最后的点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用活动来促进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对于戏剧单元的教学,我让讲台变成学生表演课本剧的舞台,通过表演,学生积累了生活体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演讲、辩论、讲故事、读书报告交流会等也是我的常态语文课形式,这种语文课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把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为大众应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往往不是有疑问的学生,而是毫无疑问的教师,因此课堂呈现的多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往往是教师预设的问题问完了,一节课的教授任务也完成了。
其实,教师预设的这些问题是已经存在现成答案和结论的问题,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不是问题的问题”。试问,这样的提问有何意义?这种教师代替学生提问、包办学生思考的现象扼杀了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问模式要求学生质疑、提问,教师启发、引导,即所谓“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这种提问模式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笔者在课堂上一般先让学生质疑,提出预习过程中产生、发现的问题,然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最后是教师点拨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把提问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并让学生自主解决、自主完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把课堂小结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后,习惯于把课堂传授的知识从知识体系角度梳理总结一遍,以便于让学生对知识性的知识进行记忆和深化。其实,这样一种方式仍然是让学生被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语文应该养成梳理的习惯,这个“梳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类、分析、整理,使积累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种认识。“梳理”就是学生的一种探究学习方法。可有的教师喜欢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做梳理工作,把本该由学生完成的工作全部包干整理好,然后再印发给学生去记去背,这样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
笔者在新课结束后的课堂小结时间里,习惯于让每个学生谈学习收获,让他们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会学了什么。这样让学生总结、归纳、反思,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叶澜教授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机会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应当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把学习从传统的他主性、被动性、依赖性状态,变成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和谐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汉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