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头作文可以较快地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从而促使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书面作文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口头作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进行。
【关键词】口头作文 有效教学 写作能力
一、口头作文的理论界定
口头作文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凡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均可看作口头作文训练。狭义的是,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应放在狭义的口头作文上,因为这与作文教学实际相关,它能较快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能力。
二、口头作文的特点
1.口语生活化的特点。它使用得较多的是人们生活中的词汇,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短句多,省略句多,自然句中易位现象多。
2.口语形象化的特点。它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确定的对象。可以借助声音的变化表情达意,可以借助“人体语言”(BodyLanguage)——面部表情、手势、姿态、动作或笑、哭、叹气等“副语言”(ParaLanguage)表情达意。表达的过程短促、直接,具有不定型性,一瞬即逝。
三、口头作文的训练
口头作文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平时说话、交流就可看作是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指导。例如要求学生平时说话要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说有语病的话,不说口头禅,特别是爱说粗话的同学,要让其他同学帮他纠正,要禁止不文明的语言等等。课堂上的口头作文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小演讲。利用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首诗,介绍一本书,讲一个小故事、一则新闻或者围绕某个话题说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占用的时间不多,可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说,锻炼学生的胆量,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课堂讲读。讲读课文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A.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B.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C.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3.课时安排。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安排在一起。这堂口头作文课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最好是要订计划,有目的、有序列、有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训练什么就训练什么,如果能有个系统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会更好。
四、口头作文实践中的注意点
1.要制订不同单位时间的口头作文计划,把多样性的训练方法体现到计划的系统性上来。
2.要重视思维方式的指导,充分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定向速度,提高学生迅速构思的能力。
3.因为口头作文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因此,可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进行。在与书面作文教学结合时,时间安排在书面写作前及写作后的评议上为宜。
4.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的中间过渡时机,应是在口头作文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然后实现由“口头”向“书面”的过渡,最终达到“写有内容,写有层次,文有中心,写有重点”。
5.在训练中教师可进行“下水口头作文”给学生以示范,亦可以有意识地对部分学生先进行辅导,然后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要尽可能创设和谐、自然、开放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方面的培养,包括训练时的语音、语调、语态等方面的指导。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其循序渐进。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偏重于范文分析和书面写作的指导,忽视口头训练这个重要环节,其实,书面言语总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形成,说话和写文章有着密切关系,说得好往往是写得好的基础。再说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升学还是参加工作,不仅要用书面言语表情达态,而且要用口头言语作为交际工具。因此,口头作文训练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教学环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