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12期 ID: 137818

[ 陈 玲 文选 ]   

审清题意,贴切选材,发表新见

◇ 陈 玲

  【摘 要】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视审题、思维保守、盲目分列论点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解决的方案是:审清题意,加强对文题的理解;结合对题目的理解,看议论文材料的选择是否贴切;发表自己的新颖见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写作 审清题意 贴切选
  
  一、审清题意,加强对文题的理解
  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作文的第一关。明确题意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词语解释法。《现代汉语词典》对淡定的解释是:内心心态的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考试时无从查词典,我们可以借鉴词典对词语的解释规则,主要从内涵和外延角度来考虑。
  2.拆字法解释。“淡”理解为淡泊、看淡、看轻,“定”理解为镇定。“淡”是一种内在的心态、思想境界,“定”是外在的表现,两者结合才是淡定的正确理解。偏于某一方面都会失之偏颇。
  3.通过与其他一些词语的比较,进一步明确其概念。淡定与平庸的区别:平庸的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很平凡地生活着;淡定则代表一种生活态度,淡定的人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他却看淡这一切。再如淡定与镇定的区别:淡定是一种心态,而镇定是一种外在表现。
  4.注意题目的辩证性——消极的淡定与积极的淡定。无所作为,庸庸碌碌,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有追求,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淡定;而积极的淡定表现为:看重的是事业本身,却看轻事业之外的名利。
  二、结合对题目的理解,看议论文材料的选择是否贴切
  审清题意的下一步是材料的选择,议论文的材料选择首先是贴切,其次才是新颖、丰富。下面收集的是学生作文中的选材情况,有些是符合文题的,有些则是不太贴切的。
  1.苏轼被贬黄州,却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居里夫人将诺贝尔奖章给孩子作玩具。
  3.邓稼先放弃美国丰厚待遇,回国研制原子弹。
  4.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雄姿英发,从容镇定。
  5.袁隆平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后,依然自称“农民”,奔走于田地间。
  6.司马迁忍受宫刑及世人白眼完成《史记》。
  7.范蠡辅佐勾践重建国家后泛舟五湖。
  8.陈晓旭放弃名利遁入空门。
  9.乒乓名将王皓雅典奥运惜败柳承敏,终于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07年世锦赛上两次完胜对手。
  10.史铁生凭借淡定战胜病魔。
  11.邓小平凭借淡定三落三起。
  评点:材料1、2、5、7、8应该是比较贴切的,符合“淡定”的内涵。苏轼被贬,经历坎坷,他看淡这一切;居里夫人看重的是她的科学研究,而看轻的是获得诺贝尔奖这样的虚名浮利;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水稻之父”,功成名就,可他依然奔走于田地间……材料3与“淡定”相联系是很生硬的,作为爱国的主题还是可以的。用材料4的同学比较多,还有与材料4接近的如诸葛亮淡定地实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一段材料使用的也特别多,根据对文题的解读,这两段材料都是不够贴切的,周瑜和诸葛亮都做到了镇定,但与“淡定”中的“淡”代表的“淡泊”、“看淡看轻”无关。材料6是同学们每一次作文都喜欢使用的,司马迁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包治百病,其实这段材料跟“淡定”是关系不大的,用它来论证“隐忍”、“直面挫折”等文题都是可以的。材料9中王皓转败为胜凭借的也不是淡定而是坚持,是不服输的精神。材料10也有点勉强。材料11就很不恰当了,邓小平身上体现的是不屈服的精神以及坚持理想的执著。当然其中有些素材也不是不能和“淡定”联系上,关键是学生怎么用这个材料、话怎么说,硬要联系上不是不可以,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大部分学生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
  三、议论文中的新颖见解
  学生作文中存在很严重的人云亦云、空话套话的现象,这跟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是有很大关系的。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教学生在中心论点下分列三个分论点,或平行展开或纵向深入,全文分五段,开头结尾各一段,中间三个分论点各成一段,老师们认为这样训练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分数在高考中不想拿高分起码可以拿到基本分或称为切入分,所以作文教学中就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分列论点,从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新颖见解。学生因为有高考的大棒在头上压着,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老气横秋,暮气沉沉,面目呆板,惨不忍睹。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表现,更多的则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或者说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写作个体将以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观对象外化为语言形式,这便必然会打上其主观差异性的烙印。为此,作文教学必须彻底破除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发表自己的新颖见解,以激发其解放自我,展示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里的“新颖”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别人只看到人所共知的,他却看到其他角度的,这可谓之“博”;二是于常事中见出别人看不到的深度,别人只看到表面,他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相反的事理,别人按“正常”的思维想,他却看出蕴涵在“正常”之外的意思,这可谓之“新”。
  下面是本次学生作文中的一些新颖见解:
  1.一个人的感情极为丰富,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淡定的人。而一个人遇到任何事,内心都毫不为之所动,他看上去也许很淡定,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淡定的人。因为,淡定的另一面,必定是火一般的热情。
  2.淡定不等于与世无争。//淡定不是失败的借口,而是一种保持人清明的人生态度。//我们在追求上不能淡定,可是我们可以在心灵上保持一份淡定。
  3.淡不是无所作为,不求上进,一遇困难就束手就擒。定也不是说为了不虚华干脆拒绝成功。这种把消极避世当成淡定来安慰自己的人实在有点误解了淡定这个词。//失败者喜欢拿淡定来自圆其说,所以他是失败者。//成功者拿行动来践行淡定,经过岁月的积淀,他还是成功者。
  4.如果说皈依佛门是追求淡定的一种过于极端的行为的话,那么无法逃避或不想逃避世俗的我们要怎样才能追求淡定呢?凝望云卷云舒吗?我不知道,但我充满向往。//在这个霓虹闪耀,人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和竞争者的时代,我们努力追求淡定,而与此同时,我们又不断往利益链中插入我们的手脚。佛门中人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红尘中人四处奔波苦于生计。如果在他们之间取一个中点,我想这就是我想追求的淡定。
  在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无病呻吟、空话套话现象的局面下,如果能出现类似以上一句或一段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文字,这无异于鹤立鸡群,见解马上就超出了很多学生,而从作文评分来看,作文的等级可以上很大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中学。

审清题意,贴切选材,发表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