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学生作文中遇到的问题种类繁多,比如审题问题、错别字问题、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问题等等都会给学生作文带来影响,只有长期训练,多读、多思、多写,才能写好作文。
【关键词】作文 审题 阅读 练习
一、导论
中学时期的作文训练对青少年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作文训练是整个人生中语言修为的拔高过程,是语言运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写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笔者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存在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审题问题、错别字问题、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问题等等都会给学生作文带来影响,以下是这些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二、作文的问题与对策
1.审题。审错了题,出现偏题、跑题,这篇文章就无可救药了。审题要周到,要准确,要多做思辨。审题不慎,满盘皆输。有些学生的作文,缺少对题目的“玩味”。要想想题目的意思、体裁和范围。首先要仔细认真读题目的全部文字,切莫忽视题目的任何一个字,要弄明白题目的字面意思。如“珍贵的礼物”,题目的意思是:非常有价值的、宝贵的、由他人赠予的物品。一般可以抓住题目的中心词来确定写作的体裁,如“我的文具盒”,题目的中心词是“文具盒”,由此不难确定写作体裁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题目的中心词前一般有“的”,或可以添加一个“的”字。
2.语言规范。现代素质教育并不排斥传统教育的识字教学。初中学生对常用字的识记混淆较多,比如“入”字头、“人”字头的字往往写错。要排除文字障碍,应倡导学生对经常搞错的字进行归类辨别,从而达到牢记的目的。文章的标点符号是极其重要的,这样能够让人非常清楚地知道文章的起止停顿。中英文标点符号不能混用。如果精彩的文章有错别字,也挺别扭。“在”、“再”不分;我自己花钱之“花”写作“化”,写的都顺手了。谬误多次之后,就好像是对了。很多人甚至对错别字视而不见,是不是到头来也会把错的看成是对的了呢?标点符号的出现为我们理解词义有了很大的帮助,能够正确使用才是最关键的。不要通篇逗号到底,最后才用句号。这样的文章叫人怎么看得明白?
3.阅读与积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针对写作来说,阅读是输入,作文是输出。要想写多写好,关键是要多读、读好,积累雄厚。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阅读得法,积累不薄,写起作文来才能文思泉涌、词汇丰沛、表达自如。但是,在作文批改中往往遇到学生思路狭窄、词不达意、认识肤浅、阅读较少、积累欠缺等现象。学生要加强阅读积累,做好读书笔记,坚持写日记,丰富作文素材,积淀人文素养,达到“读好”、“写好”的目的。
学生假话、空话、套话多,真话、实话、心里话少。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受作文定势思维的影响,不善于说真话、实话和心里话。要求学生写有体验的生活,说真话诉真情,不无病呻吟。要让学生解除束缚,放开手脚,写创新作文。在写作中不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形成“文如其人不喜平”的风格。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多引导他们订购有益身心的书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学生阅读,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让学生多写随笔——抒写真情实感,落笔流畅。随笔就像与朋友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俗套,无需华丽的辞藻;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观感,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评议;或讲述文史典故,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有感而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不必拘泥。平时能多加引导,放手让学生写随笔。这不失为引入“活水”、打开今后作文教学新局面的路径之一。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作文,也并非一日之功。作文环环相接,一篇精彩的作文审题、立意、选材、结构、顺序……每一步都是关键。这还需要同学们多读、多思、多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神笔马良”。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马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