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1期 ID: 136975

[ 叶清太 文选 ]   

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之门

◇ 叶清太

  【摘要】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表明:写作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技法的训练,而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将生活真正变成学生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由此,我们必须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活,真正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技法写作源泉
  
  一、案例背景
  
  近几年,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一部分作文能力较高的学生,尚能以语言的华丽多姿掩盖内容的空虚贫乏,而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其作文不仅语言乏味,而且内容上空洞无物,恰如一团破败的棉絮,视之无任何美感,嚼之无任何美味。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该案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入手,切入作文的根本性问题,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以吾手写吾心”,真正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技法的训练,而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将生活真正变成学生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二、案例描述
  
  从上述背景及想法入手,我有意识地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写作训练。
  我以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作文比较教学,作文训练的内容都是以“荷花”为对象,写一篇状物抒情的课堂作文。我想通过这种比较教学的方式,诊断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痼疾,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诊治病情。
  在第一个班级中,我没有进行专门的写作前的观察训练,而是要求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已有的对荷花感知的知识储备,充分展开联想,进行写作训练。两节训练课后,收齐了学生的作文,我发现绝大数学生的作文确实惨不忍睹:没有完整的荷花形象描写,没有具体可感的抒情的媒介物,思维定势,情感贫乏,似乎除了“出淤泥而不染”外,对于荷花便没有其他的东西可写了。
  在第二个班级中,我吸取了教训,先从观察指导入手,要求学生到公园或者有荷花的地方,认真观察荷花荷叶的形、色、味、质,观察早晚不同时间段荷花形象的变化,观察晴天或者雨天等不同天气时荷花的形象的变化,让学生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询有关荷花的资料,进而开拓学生的联想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要求学生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写好观察日记,做好读书卡片,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联想的习惯。如此,一个星期以后,我再用两节课时间布置一篇课堂作文,其中,一节课指导,一节课训练。同样还是两节课,但在这个班级的作文中,我发现了许多同学的作文写得文采斐然、熠熠生辉。
  这堂作文指导课,我在内容上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准备
  眼下,恰是盛夏,是观察荷花的最佳季节。要求学生到公园或田野里观察荷的花、叶、茎、莲蓬,在家里或者农贸市场观察藕。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要全面、细致,要抓住特征,分清主次,写出观察记录,并要求每人制作两张以上的有关荷花的多媒体幻灯卡片。由课代表协同各学习小组长分工完成,并提前一天汇集到我的办公电脑中。
  这一步骤很重要,涉及到观察过程和观察方法的指导,学生制作的幻灯卡片提前一天时间汇集,可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的多媒体卡片,并从中整合出相关的问题和信息,了解学生对观察角度、观察方法、观察点的把握程度,并能够运用多媒体强大的文字、图片展示优势,制作好写作指导课件。在此基础上,再准备好有关荷花的各种材料,针对学生可能观察不细致的情况,预想出在课堂上进行补救观察的措施。
  
  第二步,导入新课
  我国的十大名花是什么?哪一种花种植面积最广?它有哪些别称?
  多媒体幻灯卡片小结:梅花、牡丹、荷花、兰花、菊花、月季、桂花、杜鹃、水仙、茶花
  荷花的别称:芙蓉、菡萏、莲花、翠盖佳人
  这一步骤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相关知识。
  
  第三步,写作指导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合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打出相关幻灯卡片,先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后,再小结问题:
  1.你能概括一下荷花在四季中生长的主要特征吗?
  幻灯卡片一小结:
  春:嫩叶出水;夏:荷花飘香;秋:莲子满塘;冬:水瘦草寒。
  2.你观察到的荷叶、荷花、莲蓬,从生长过程来看有哪些类型?
  幻灯卡片二小结:
  荷叶:刚长的(钱叶)、贴在水面的、直立水面的。
  荷花:花蕾、含苞待放的、盛开的。
  莲蓬:初长的、结蓬的、成熟的。
  3.以观察荷花为例,你选择了哪些观察角度和观察点?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幻灯卡片三小结:
  观察点: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
  观察角度:远眺、近观、俯视。
  观察方法:观形、察色、嗅味、触质。
  4.你观察“藕断丝连”的现象了吗?这一成语现在是什么意思?
  幻灯卡片四小结:
  莲藕弄断后,黏粘的丝线却相连着。这一成语现在的意思是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还牵挂着。
  5.想想看,荷花有哪两种繁殖方式?哪种方法更好?
  幻灯卡片五小结:
  莲子和莲藕繁殖。莲子适宜大面积繁殖,莲藕适宜小面积繁殖。两种方法无所谓好坏,依据情况,各取所需。
  6.用《爱莲说》中哪一句话来概括莲花的特征最为恰当?这篇文章中赋予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幻灯卡片六小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中之君子者也。”
  7.历史上喜爱莲花的诗人墨客还有很多,你能写出几句写莲花的诗句?
  幻灯卡片七小结:(略)
  8.莲花在佛教中称为什么花?为什么佛祖坐在莲花座上?
  幻灯卡片八小结:
  宝相花。佛祖降生时,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此刻佛祖的舌根即闪出千道金光,每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
  9.你知道哪吒与莲花的故事吗?
  幻灯卡片九小结:
  哪吒手提宝剑,先去一臂,后自剖腹,剜肠剔骨,还了父母骨肉。哪吒灵魂飘飘荡荡来到乾元山,遇见了太乙真人,太乙真人用荷花二枝,荷叶三片,为哪吒造了一个莲身。“面如傅粉,唇似朱砂,眼蕴精光,身长一丈六尺”。
  10.你知道我国著名的观赏荷花的景点吗?
  幻灯卡片十小结:
  杭州的西湖、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济南的大明湖、河北的荷花淀。
  该步骤中,学生设计了许多问题,教师整理后摒除一些重复的问题及无关紧要的问题,留下了十个问题。前四个问题侧重于观察能力的训练和观察方法的归纳;中间五个问题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让每一个学生能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莲文化,咀嚼莲文化,进而热爱莲文化,并能让这种情感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用卡片资料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一个问题留下了美的空间,让更多的学生能自觉地去寻找美、追逐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播放并没有完全局限于上述卡片,同时也插入播放了一些有关荷花的精美图片,并配上了柔美的音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许多精彩的互动。譬如,学生在展示莲花品性的卡片时,就有好几位同学作了补充发言,没有将莲花的品性仅仅限定在“君子”的层面上,而是作了许多开放式的回答。莲花高雅清丽、超然脱俗、谦虚正直、生命力强,有君子之风,但又超然于君子之上。又如,学生对骚人墨客赞美荷花诗文的回忆,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卡片上小结的诗句。这说明学生在观察荷花之后,能调动自己的知识贮备,能形成一些自己的感悟。这就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选材和抒发情感的基础。

打开学生写作思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