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堂语文课好的导入似一台戏的序幕,能牢牢吸引住观众。精彩而成功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语文课的导入很重要,其方法也很多,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随机导入法三个方面的运用策略加以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 导入方法 课堂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所以教师导课一定要精彩,要能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教学中的几则实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情感导入法
俗话说:“情感的威力决不亚于智力和体力之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情感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是语文课堂最常用的导课方法之一。如何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呢?
1.捕捉学生心理,因势利导,拨动情感之弦
教学中情感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点燃他们的激情。“三八节”那天,刚好要上魏巍《我的老师》一文。学生那天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刚踏进教室,一声饱含深情的“老师,节日快乐”代替了熟悉的“老师好”,多么平常的一句话,我却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无疑也给本节课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我因势利导地进入了新课,学生或许受到浓郁情感氛围的影响,课堂表现格外好,平常的拘谨不见了,小组合作是那样的默契,讨论问题是那么的认真,语言表达流畅了许多。平时课堂上那些难以体会的感情全然被那富有激情的读书声和回答问题的声音代替了。这是什么,这不正是对文章内容的探讨,是作者的感情之所在,更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表白吗?
2.以学生情感发展为基点,以情激情,抒发心中之情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到学习情感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而且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感染。所以语文老师要擅长煽情,课前能用优美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和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内心的情感一旦发生良性变化,课堂教学就轻松多了,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在教师的情感熏陶下感悟文章的真谛。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曾经感染多少读者。记得当年作为学生的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曾经为之感动得落泪,当我踏上讲台讲读这篇课文时,我已为人父母,对这种母子之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导课时我没有运用常用的导入语“母亲多么伟大,我们怎样来报答伟大的母爱?”之类的话。而是朗读了这样一段文字:“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终有一天,她去世了……”读完后让学生用“妈妈,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句式训练口头表达。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对母亲的爱倾泻而出。那一句句洋溢着幸福的语言,那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我动容,课堂效果非常好。
3.创设共鸣气氛,由境入情,扬洒课堂激情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据统计,“中小学语文教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课文表现了自然景色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形象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使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感染,与之共鸣。导课时,教师选准动情点,可用媒体、光碟、语言等创设诗画般意境、动人心魄的情境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心灵共鸣,获得精神熏陶,让整堂课在创设的情感氛围中运作。
例如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播放了斑羚飞渡的动画,并配了这样一段解说词:猎人们追逐着一群斑羚……一只老斑羚率先飞身出列,纵身跳向断崖,紧接着一只青年斑羚飞也似的跟出来,就在老斑羚跳到半空最高处时,青年斑羚恰好踩到老斑羚背上,一记猛力的蹬踏,青年斑羚就借着这股助力跳到对面山崖上。而老斑羚则坠入万丈深渊,许久许久,才传来一声沉闷的回响。就这样,一对一对,斑羚弹射般的跳了出去。猎人们早已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那一道道双双划出的矫健身影、那一声声空谷回荡的死亡之音,如此强烈的种群求生欲望和如此高尚的个体牺牲精神,交织成一曲生离死别、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学生看完动画后,被深深的震撼了,上课前的骚动早已无影无踪,目光中流露出的是敬佩与愤恨之情。再让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他们的语言是那样生动,爱憎之情那样分明,课堂没有了往日的冷场或启而不发的情形。
二、歌曲导入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初中学习比较紧张,课前播放音乐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疲惫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
教学《黄河颂》一文,开头就以学生熟悉的“保卫黄河”导入。学生热情高涨,不少同学还跟着唱起来。歌曲结束,新课伊始,学生对黄河有了更特殊的感情。成功的导入,如水到渠成。再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王菲的深情演唱,立即把学生带入感伤的氛围,也帮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首词的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随机导入法
弟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我们精心设计好一段开场白准备上课时,由于种种原因或许会用不上,这时老师就要随机应变,调整原先的计划,采用更适合当时情形的方法来导入。
实践证明,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入语的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教无定法”,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的开篇导入形式繁多,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的不断创新,语文课堂导入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语文课堂开场戏唱得更好!
作者单位:陕西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