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2年第4期 ID: 133925

[ 金秀军 文选 ]   

古典诗歌鉴赏十法

◇ 金秀军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起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论诗作,名篇纷呈,争奇斗丽。其中无数的优秀篇章,至今脍炙人口,具有广泛而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为了体现学生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诗歌阅读鉴赏题,直接考查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作为阅读题中最高层级的测试,学生不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和鉴赏技巧,是很难得到好分数的。本文就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考 古代诗歌 鉴赏方法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思考的时间很少,快速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古典诗歌快速鉴赏方法如下:
  一、抓准重点词语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内容。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分析 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大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运用“铺”字,更能表现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抓住关键语句
  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句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更 漏 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
  答案 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揭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品味诗词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因此,探究诗词意境便成为考查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蝶 恋 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题:请分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
  答案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凋,足见西风劲力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又出乎意料地展现一片无垠广远寂寥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眺望。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
  四、辨析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想要准确的辨析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就必须掌握各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答案 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五、把握思想感情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
  例题:阅读王安石词《浪淘沙》,完成问题。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此词时,正推行变法。
  问题:这是一首咏史诗,凡咏史之作都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王安石怎样的情感?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文中的伊尹和吕尚之所以建功立业,除自身的才干外,更重要的是适逢明主。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当然首先要取得宋朝皇帝的支持。
  答案 该词正表现出王安石的希冀得到皇帝的支持以及他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六、确定风格流派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问题: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艺术风格。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风格。作者苏轼,开创宋词豪放派的词风。只要对豪放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对这首词的分析,不难判断出参考答案是“豪放而飘逸”,再结合词中的句子作简要分析即可。
  七、分析诗歌形象
  与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能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而最多的却是诗歌中描绘的景或物。无论怎样,诗歌中的形象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而只有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思想。于是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为高考的质疑点。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古代诗词的形象。通过读诗,从中可见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

古典诗歌鉴赏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