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诗人王阮有《义丰集》传世。他的诗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从题材角度看,主要有政治诗、爱国诗、览胜怀古诗、山水纪游诗、咏物诗、唱和诗、悯农诗等,这些诗歌包含着王阮忧国忧民、勤政爱民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关键词:王阮 诗歌 题材 思想
王阮(1140-1208),字南卿,一名元隆,号义丰,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德安县)人,南宋文学家。王阮系将门之后,曾祖王韶、祖王厚系北宋开熙河、辟湟鄯的名将功臣,在神宗、徽宗两朝显赫一时。在登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后,王阮累官南康都昌主簿、永州(今湖南零陵)教授、新昌(今江西宜丰)令、昌国(今浙江定海)令、濠州(今安徽凤阳)守、抚州(今江西临川)守,晚年归隐庐山。其诗文创作颇丰,有《义丰集》传世。今可见《义丰集》均为诗作,有宋淳?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义丰集》两种版本。《全宋诗》以王旦刻本为底本,辑得集外诗一首,存诗共二百零五首。
王阮诗歌内容十分丰富,为便于叙述,本文拟以题材分类为纲,在各类题材作品的分析中,剖析王阮诗歌的思想内容。
王阮诗歌的题材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诗
王阮自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第后,主要精力放在政务上,尽管也有游学及从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的经历。王阮历任都政绩卓著,如昌国任上,兴学校、修桥梁,深得人民爱戴;在濠州任上,“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濠,金不敢南侵”①,积极备战,保卫了边境的安宁。对政治的关注与思考而写成的政治诗,展示的是王阮勤政爱民的思想。代表作主要有:《新昌书座右屏》《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上九江唐舍人》等。如《新昌书座右屏》:
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退作陶渊明,进学何易于。便愿列循吏,宁甘为鄙夫。祸福置不问,吾民其少苏。
——《全宋诗•王阮诗》②
这首诗为自己立下了为官的准则与宗旨,那就是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置个人“祸福”于度外。王阮在同时的作品《题靖节先生祠》的序中说:“晚得一邑,亲见群儿挟权规利,难与为仁。”③可见他初任新昌,遇到了不少阻力,但没有屈就,而是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整治风气,为民造福。在同时的另一首《新昌留别》中说:“抗章恳白上官嗔”,“史务循良邦有赖,士虽贫贱气宜伸”④。一方面,他认识到勤政为民既是自己的良心与责任,也是国家兴旺、人民安定的保证;另一方面,从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一位为民做主、申诉不平的良吏对抗上级重敛,丝毫也不屈服的情形。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系作者乾道八年(1172)代胡仰所写。时湖南州县荒旱,诗人系救灾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并以赈济有功而减三年磨勘。《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之五二》:乾道八年“十一月六日诏:应材与转一官,罗全略、王阮……减三年磨勘。以赈济有劳,从湖南安抚使陈弥作、提举湖南常平胡仰之奏也。”⑤故虽为代笔,实乃自己在救灾过程中的真实见闻与感受。全诗一百韵两百句,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人在“奔忙驰似箭,来往转如圜”的出巡奔忙中,了解到老百姓的困苦生活:
忆昨初行日,萧然亦可怜。饿羸皆偃仆,疾疫更牵缠。讵止家徒壁,多遗屋数椽。葛根殚旧食,竹米继新?。略救朝昏急,终非肺腑便。声音中改变,形质外羸孱。……状貌已成鬼,帷惊有使褰。初闻争欲走,稍定使来前。……置院收鳏寡,分场赈市廛。贷粮招复业,散种使耕田。寒给衾? 暖,春颁药剂煎。
——《全宋诗•王阮诗》⑥
诗人对老百姓困苦生活的了解与同情浸透在每一个字中,从“初闻争欲走”到“稍定使来前”,老百姓信赖了这位良吏。诗人也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衣到食到药赈济百姓,贯彻了自己一心为民的从政主张与宗旨。
2.爱国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国诗是政治诗的一个方面。但在南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宋金长期对峙,且宋处于弱势,中原故土与人民长期受金人蹂躏,爱国是这一时期文学的重大主题。王阮作为主战派,在试礼部对策中,就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以图进取,被范成大称为“人杰”⑦。王阮的这一爱国主张从未改变,具体体现在他的爱国诗篇中。这类诗歌的代表作有:《次陆务观韵寄王景文(时张丞相薨)》《宿淮南岸》等。如《次陆务观韵寄王景文(时张丞相薨)》:
朔风摇楚水,国步益艰辛。往事忽成梦,逆胡何日臣。凡今天下士,皆属座中人。尚被中原发,烦君与正巾。(四库本作“北望中原地,纵横泪洒巾”)
——《全宋诗•王阮诗》⑧
题中“张丞相”指抗战派将领张浚。王景文即与王阮齐名且志同道合的王质。王阮作为主战派,对张浚十分崇敬,张浚薨意味着主战派力量大为减弱,王阮必是为国心忧。诗中慨叹国步益艰辛,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成梦”。“凡今天下士,皆属座中人”不正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疾呼吗?诗人为国而忧的痛苦心情尽显字里行间。
另一首《宿淮南岸》:
一昔淮南岸,两旬扬子江。山川总极目,天地偶为邦。竟日师虞老,何年虏自降。知心除是月,夜夜照蓬窗。
——《全宋诗•王阮诗》⑨
这是王阮知濠州时期的作品。诗人感叹位于中原腹地的淮河而今成为国界,指出不积极抗金,“何年虏自降”呢?在金人铁蹄之下的中原故土何日能收复呢?诗人痛苦的忧国心,只有照着不能入睡的诗人的明月知道!“何年虏自降”与上一首的“逆胡何日臣”均可见诗人头脑的清醒与认识的深刻,也间接批评了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投降政策。王阮知濠州期间,“日讲守备”,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抗金,正是这种信念的实践。
3.览胜怀古诗
王阮东任昌国,南任永州,北任濠州,中任新昌、抚州,几乎行遍南宋的半壁江山,途经的名胜古迹亦不在少数。作为文人的王阮,每登临古迹,总发而为诗。这类诗歌与纪游山水诗相类,然其览胜怀古,抒发情怀,与纯粹纪游山水诗似有区别,故单列一类。在这些诗中,览胜题咏,怀古抒怀,常常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先贤的景仰融于一体。代表作有:《北固山望扬州怀古》《禹庙》《登衡岳》(之一)等。如《登衡岳》(之一):
膻羊腥犬沸中原,五岳之中四岳昏。节义衡山独不辱,万年千载戴明恩。
——《全宋诗•王阮诗》⑩
南宋半壁江山,五岳只有南岳衡山仍在版图之内,诗人登上衡岳大发感慨,“五岳之中四岳昏”,着一“昏”字,爱国情怀尽显,对统治者投降路线及不思进取恢复的偏安享乐思想作了严厉的批评,不是四岳自昏,而是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的结果!诗人以“节义”推崇衡岳,“独不辱”是其爱国思想的表达。
在《禹庙》一诗中,“长教天下江河顺,始慰胼胝手足心。”(11)高度赞颂大禹治水,造福于民的丰功伟绩,这与他一心为民的为政观是一致的,也是这种爱民思想的表达。
在《谢赵宰拜襄敏墓并留题》(之二)中,高度称赞曾祖王韶(谥号“襄敏”)熙宁开拓河湟的赫赫战功,也感叹面对金国南侵,中原长期沦陷,统治者偏安投降,设想要是襄敏公尚在,定能“肃甲破幽都”。在表达对襄敏公的崇敬景仰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抗金爱国的主张。
4.山水纪游诗
[##]
在王阮二百多首诗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纪游山水诗。从诗的内容来看,潇湘、江浙、江淮、江西山水胜景尽览,最集中的还是歌咏浙江和江西山水美景的诗歌。由于杭州为南宋都城,而王阮又曾任昌国县令,浙江境内名胜美景几乎游遍。江西作为自己的故乡,又曾任都昌主簿、新昌县令、抚州守,因而从南昌以上,鄱阳湖区、名胜庐山等,留下的诗篇更是集中。这类诗歌往往在咏叹自然美景的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代表作主要有:《小湖寺》《瀑布二首》《游三峡》《雪窦瀑布》等。如《小湖寺》:
小湖气象似宝陀,怪石列岸腾嵯峨。近山一抹横修蛾,远山点滴浮青螺。四方上下皆沧波,清秋一片银为河。风平如镜著水磨,有时粼粼纬碧罗。顷刻变动一刹那,蛰雷震起千蛟鼍。
——《全宋诗•王阮诗》(12)
全诗共二十六句,多次换韵,中间这十句集中描写小湖独特而多变的自然风光。先写湖岸景色,有岸边嵯峨怪石,有近处如同特意修理过的蛾眉一般的青山,像是小湖不可或缺的装饰;也有远远望去,如同漂浮在湖面上的青色螺髻一般的山峦远景,远景与近景交相辉映,是小湖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湖面作为画幅的重心,则远山近山就是整幅画面的大背景。随后六句,专写湖面景色,湖面水域浩淼,犹如银河,无风则湖面如镜,微风则泛起粼粼波光,刹那大风既起,湖面失去平静,惊涛顿起,如蛟龙戏水,惊险非凡。十句诗,既写湖岸的近景远景,也写湖面的静景动景,远近结合,动静交替,变化万千,层次井然,十分巧妙。诗中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再如《瀑布二首》(其一):
造物小儿不任事,一天元气从淋漓。云中雨降自应尔,山上水行谁激之。幽林汹汹虚籁作,赫日粲粲寒光垂。谪仙独步得兴体,此外篇篇俱比诗。
——《全宋诗•王阮诗》(13)
庐山瀑布,闻名遐迩。王阮作为江州人,是庐山的常客,晚年还隐居庐山,咏瀑布是当然的事。首联抓住瀑布“淋漓”倾泻的外部特征来写;颔联用“云中雨降”的自然现象来反衬瀑布形成的奥妙,其实是明知故说,以显眼前瀑布的神奇;颈联从声响和水雾在日光照射下的寒光两方面来状写瀑布景观。读之仿佛置身瀑布之下,同感瀑布的雄奇壮伟。诗人在小序中说“戏述二篇”,因此诗语带有调侃之味,如“造物小儿不任事”、“山上水行谁激之”等语,看似无意义之语,却又显出诗人的好奇心态和对造化伟力的钦佩,这正是宋诗善用理智去思索,少用主观去体验而富含理性思致特点的体现。
5.其他如唱和诗、咏物诗、悯农诗、思亲怀友诗等
唱和诗:王阮与当时名流朱熹、范成大、张孝祥、王质等志同道合,交游酬唱,写下了不少诗作。如《送晦翁十首》《次韵范石湖北窗书怀》《寄范石湖五首》《同张安国游万杉寺》《次陆务观韵寄王景文(时张丞相薨)》等等。王阮与他们在诗中倾心相谈,如写给范成大的诗说:“世间万事都忘尽,只有公盟不敢寒。”(《寄范石湖五首》之五)挽张孝祥的诗说:“忤世无如我,知音独有君。”(《挽张舍人安国四首》之三)范成大在诗中对王阮的评价也极高:“庐阜有佳人,颜色日敫 冰玉。”(《古风送王南卿》)此外,王阮还有《和陶诗六首》,既是对陶渊明高洁人格的赞赏,也是自己对黑暗政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向往的表露。
咏物诗:王阮咏物诗不多,主要有《竹斋二首》《传舍中竹》《见梅有感》等几首,但所咏对象为“岁寒三友”之梅、竹,值得我们注意。竹因竿直而多节,坚硬挺拔,四季常青,被用来象征有节操、骨气、正直、坚贞之人,又因竹节间空通,又被用来象征虚心豁达之士;梅傲霜雪而怒放,文人常取其坚贞品格以寄怀。王阮一生尚气节,《宋史•王阮传》(卷395)即以气节推之。时韩?腚凶ㄈǎ?疤孛?胱啵??找悦拦伲?骨裁芸鸵枞睿?畈淮穑?轿剿?自唬骸?嵛殴?湓袷浚?恳嘣窆?洹=裾?院?铣觯?峥铣銎涿旁眨俊?荻员希?饕鲁龉亍!?sup>(14)如此气节之士,真是令人敬佩!王阮咏梅、竹之诗正是自己人格气节的写照。
悯农诗:王阮是一位勤政爱民的良吏,其写作悯农诗丝毫也不奇怪。这类诗作有《云居还值旱怀旧游寄杨文仲二首》(之二)《遇流民有感》等。在前一首中云:“夜凉清似水,昼旱气如焚。龙懒浑无用,天高寂不闻。我无田可虑,只虑众纷纷。”(15)逢大旱之年,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真是难得的能知民苦的良吏!
本文系咸宁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南宋诗人王阮生平事迹与诗歌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KW0406。
作者简介:王可喜(1968- ),湖北通山人,文学硕士,副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①⑦(14)脱脱等.宋史•王阮传(卷395)[M].北京:中华书局,1977.
②③④⑥⑧⑨⑩(11)(12)(13)(15)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王阮诗(卷2656)[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⑤徐松等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九之五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