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秦观:《画堂春》
元丰五年(一?八二),秦观应礼部试,不中,《画堂春》即作于是年春。(参考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第六十一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杏园,地名,故址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朝时和慈恩寺南北相向,在曲江池西南,是新进士游宴之地。《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诸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唐代刘沧《及第后宴曲江诗》云:“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句意,寓落第不中之意。整首词充满伤感情绪,精致含蓄,很能代表秦观的词风。
上阕写春归景物。“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是视觉感受,而“杜鹃啼”是听觉感受。“落红铺径水平池”,落红无数,水面初平,宁静而狼藉的春残景象。这是一种“结果”,雨横风狂,花飞香消的“过程”留待读者去想象。这和杜甫《曲江二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写法不同,和秦观自己《千秋岁》中“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写法也不同。这两首作品都是重在展现“飞红万点”的“过程”。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则是直接呈现“结果”。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揭示了这种写法的特点、优势即在于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此外,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也是同一机杼。展现“过程”与呈现“结果”,不仅仅是景物描写方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情感表现特点的不同。直面“过程”时,是触机而发、不可遏制的强烈情绪;而面对“结果”时,情绪已经经过积淀,表现得更加深厚、含蓄、绵远。
如果说“落红铺径水平池”是“完成式”的话,那么“弄晴小雨霏霏”则是“进行式”,这一句的笔触轻微、灵动,“弄”字盘活全句,“小雨”时有时无,调皮可爱。秦观《水龙吟》“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和这一句的写法很相似。雨仍然在下着,春天仍然在逝去。“杏园憔悴杜鹃啼”,转入听觉,杜鹃啼鸣时,正是春天将残之时。“无奈春归”,所见所闻,无不提醒自己春天就要过去。这一句是直接抒发情感,但只是无可奈何的轻轻叹息,一发即收。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从这首词的上阕来看,真是非常恰当的评论。
“杏园憔悴杜鹃啼”中出现了“杜鹃”这一意象,杜鹃的叫声哀怨凄切,古人有“杜鹃啼血”的说法。熟悉秦观词的读者不会忘记他在《踏莎行》中也运用了“杜鹃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这首词标志着秦观的词风由“凄婉”而转为“凄厉”,在论述“有我之境”的时候也以此句为例。作家对意象的选择其实是他的性格、内心的外化。我们可以将秦观和他的朋友黄庭坚进行一个“微观”比较,黄庭坚作品中最爱用的鸟类意象是“黄鹂”。《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木兰花令》:“梅花破萼便回春,似有黄鹂鸣翠柳”。黄鹂的啼鸣声婉转流利,清脆欢快。秦观与黄庭坚一个偏爱“杜鹃”,一个偏爱“黄鹂”,这正好体现了二人性格的不同:秦观敏感多愁,而黄庭坚倔强乐观。秦观有一首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黄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这是一首很“反常”的作品,周济《宋四家词选》即指出:“不似少游寻常手笔。”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据宋人笔记记载,这是秦观的绝笔之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五十引《冷斋夜话》)
下阕由景及人。“柳外画楼独上”,如电影画面一样,缓缓切入,精致美丽,“独”透露出作者的处境。“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两个连贯的细节描写,两个无意识的动作;但却流露了秦观对生命的态度,体现了铸就秦观词风的“内因”。
“捻”与“拈”“?印蓖?敉?澹?持赣肽粗盖崆岬匾贫?G毓郯?Т禾欤??Щɑ埽??床皇恰盎??罢壑毙胝邸钡摹罢邸保?罢邸笔且恢智苛业恼加杏?!澳怼币餐耆?煌?诖手芯?3鱿值牧硗庖桓龆?鳌?怠薄S腥巳衔?捌纠付滥砘ㄖΑ钡木湟馔烟ビ诜胙铀取囤私鹈拧罚骸跋幸?а煜憔独铮??岛煨尤铩保ㄐ炫嗑?痘春>邮砍ざ叹洹返诹???常??馐俏蠼饬肆礁龆?鞯牟煌?约傲礁龆?魉?逑殖隼吹男睦碜刺?牟煌?!澳怼笔侵讣獾那嵋疲??怠笔钦菩牡娜啻辏ㄍ跹С酢独钋逭占?Wⅰ返谒氖?扯浴?怠庇斜冉舷晗傅慕馐停?梢圆慰矗?嗣裎难С霭嫔缫痪牌呔拍臧妫?弧澳怼钡亩韵笫腔ㄖΓ??怠钡亩韵笫恰盎ǘ洹保弧澳怼钡亩?髑幔??怠钡亩?髦亍8??匾?氖牵??咚?逑殖隼吹闹魅斯?那樾髯刺?⒍源???奶?仁峭耆?煌?摹!澳怼笔且桓龊芪抟獾亩?鳎?魅斯?侨粲兴?迹?醵?劣谖匏?迹?潜冉掀骄驳男睦碜刺?欢??怠碧逑殖隼吹氖墙乖辍⒖嗝啤⑽蘖摹⑧僚?惹樾髯刺?N颐强础?怠钡氖橹ぃ何廾?稀镀腥??罚骸耙幻娣⒔苦粒??祷ù蛉恕保焕钋逭铡端咧郧椤罚骸叭饲那模?乱酪溃?淞贝埂8?挡腥铮??橛嘞悖??眯┦薄保焕钋逭铡肚迤嚼帧罚骸澳昴暄├铮?2迕坊ㄗ恚?稻∶坊ㄎ藓靡猓??寐?虑謇幔 薄澳怼笔钦湎А??В???怠笔酋艴铩⒓?ぃ??叨源???峭耆?煌?奶?取?梢运担?澳怼笔钦庖痪涞摹熬溲邸保?逑至饲毓巯改宓那楦小R都斡ㄔ凇堵矍毓鄞省分姓庋?兰郏骸叭绻?鸵话恪痘?洹反史绲淖髡叨?裕?颉??饣?ザ郎稀?木?⒚览龅木渥樱??且踩莼蛐吹贸隼矗???纠甘帜砘ㄖΑ?挠奈⑸钔竦那橐猓?筒皇且话阕髡呖梢孕吹贸隼吹牧恕!保ㄊ章加凇短扑蚊?掖事鄹濉罚?颖苯逃?霭嫔缫痪啪牌吣辏
“捻”字体现了秦观对自然、对生命的态度,他用一颗“心”敏锐地感受着,细心地爱护着;敏锐、善感、爱美的“心”外化为细腻、幽婉、唯美的“词”,这就是他成就他独特词风的“内因”。在所有的关于秦观的评论中,我独偏爱这一段,我认为这是探源之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放花无语”承“手捻花枝”而下,有着微妙的情绪的起伏、变化,同样是对春天鲜花的珍爱,是对春逝花残的无奈。“此恨谁知”,又是一声悠悠的叹息,轻轻地结束全篇。“此恨谁知”与“无奈春归”是词中仅有的两处直接抒情,但却很幽淡,这是典型的秦观的词风。我们和韦庄的名作《菩萨蛮》进行比较,《菩萨蛮》第五:“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是陈述句,而秦观是疑问句,一质直,一婉曲;韦庄是深怨,而秦观是幽怨,语气一重一轻。这首词的结尾历来受到称赞,以问句收结,余韵悠长。《填词杂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著一实语,败矣。……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
叶嘉莹认为“这首词却也是极能表现其柔婉精微之本质之特美者”。通过对“杜鹃”意象的运用、“捻”字的运用,“此恨谁知”的结尾方式的分析,通过与黄庭坚、冯延巳、韦庄等作家的比较,我们发现这首词确实很能代表秦观的词风。但是在很多的词选,如上疆村民重编《宋词三百首》、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胡云翼《宋词选》、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等几种通行的宋词选本,都未收录此词,这不免有遗珠之憾。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录词较多,收录此词;而对这首词特别注意并加以分析者,据笔者浅见,当是叶嘉莹。这里以叶嘉莹在《论秦观词》中的一首论词绝句结束全篇: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