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区分院的李镗老师对当时初中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情况进行过细致的调研。十多年后,情况是否让人满意呢?我们对市直、县区、乡镇学校在内的八所中学展开了抽样调查,每校抽查初中毕业年级的一个班,结果420名学生的水平测试成绩令人大失所望。我们调查涉及内容很广,有90分钟内闭卷的包含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的水平测试题,有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下面就调查结果谈谈当前初中生字词学习情况及相关问题。
一、不很乐观的调查结果
(一)应用规范汉字的水平较低
我们从测试题中抽取了下列有关汉字规范的21个小题目来统计分析初中生掌握规范汉字的情况。这21个小题采取了客观选择和主观填空两种形式,内容涉及汉字字形和读音。
1.客观选择题
(1)“走、贯、凸、寿、哥”的笔画数依次是( )
A 6 8 6 8 9
B 7 8 6 7 9
C 7 8 5 7 10
D 7 8 5 8 9
(2)ān( )装
A按 B安
(3)sh( )守边疆
A戌 B戊 C戍 D戎
(4)焦zào( )
A燥 B 躁 C 噪
(5)前 ( )后继
A 扑 B 仆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陷井 追溯 墨守成规 火中取粟
B题纲 气象 复写 塑像
C粗犷 杀戮 再接再励 莫名其妙
D世外桃源 好像 绿草如茵 过度疲劳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校对(xiào) 呜咽(yè) 憎恶(wù)
B村氓(máng) 称职(chin) 倔强(jiang)
C效率(lǜ) 攒动(cuán) 号叫(háo)
D处理(chù) 折腰(zhé) 横财(hèng)
(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 )
A确凿(záo) 蠕动(rǔ) 颓唐(tuí)
B教诲(huì) 辍学(chuò) 畸形(jī)
C逮捕(dǎi) 溺死(nì) 造诣(yì)
D玷污(diàn) 翘首(qiáo) 提防(dī)
(9)下列词语中,“角”字读音为“jiǎo”的有( )(多项选择)
A角色 B角落 C主角 D角斗 E角度
2.根据读音写汉字。
(10)浅尝zhé( )止 (16)感mào( )
(11)通xiāo( )达旦 (17)夜mù( )
(12)为人chī( )笑 (18)嘴chún( )
(13)清jié( ) (19)被rù( )
(14)生活jié( )据 (20)康xī( )
(15)寻人启shì( ) (21)牙gāo( )
首先,我们看一下学生掌握汉字的规范读音的情况。(7)(8)(9)题既涉及初中教材强调的多音字,如“校对、号叫”,又涉及部分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如“提防、处理、主角”。统计八所学校的420份答案,正确率分别为44%、14%、22.6%。(7)题A校(xiào)对、B村氓(máng)明显错了,可竟有19.5%、29.5%的人分别选了A、B。(8)题选错项A、B、C的比率都很高,问题出在或者对该题要求没审好,或者对“确凿、畸形、教诲、逮捕、提防、翘首”等几个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拿不准。(9)题尽管为多选形式,但题目并不难,对于选择项中的五个词语,初中生都应该认识,可420位学生中,竟有77.4%的人选错,恐怕与平时电视中的习惯误读不无联系。另外,通过比较统计得出结论:市直中学汉字读音规范的问题解决得较好。
其次,我们看一下学生掌握汉字的规范字形的情况。除去(7)(8)(9)题,剩下的18个小题涉及笔画数、错别字等字形规范的内容。总的看,420名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
(1)题要求学生要明确这些字的笔画数,考查对常用字的字形的掌握。“走、贯、凸、寿、哥”几个字小学生都已认识,可对420名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114人,即27.1%的人选错,其中16.9%的人选了B.即认为“凸”为6画,“哥”为9画。学校之间成绩差别明显,做得最好的是市实验中学,约有87.7%的学生选对了,而乡镇学校有个班仅48.9%的学生选对。
(2)-(5)题是把汉字放在某个词语语境里,让学生选出正确的字。调查结果表明,这四个题的正确率分别是84%、83.6%、44.5%、38.8%。“安装”写法已被大家认可,但每个学校仍有少数学生认可“按装”。每个学校仍有少数学生容易将“戍守边疆”的“戍”和形近字“戌”“戊”相混。“焦躁”还是“焦燥”,竟有一半多学生选错。成语“前仆后继”的写法更是错误率极高,“仆”向前跌倒的意思,却有61.2%的人不清楚。(6)题要求学生选出不包含错别字的一项,涉及词语都是初中常用词,可正确率仅为39.8%。
(10)-(21)题要求大家根据读音书写汉字,被填的汉字除“辄”“拮”外都是3500常用字范围之内的,并且有些字非常简单,是小学生该掌握的。像“洁、唇、冒、膏、褥”等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汉字的结构能否把握住。12个字的总正确率按从高到低列表为:
第一,初中教材上新学的字并没掌握好。如“辄、拮、嗤”,原因主要在于对词义理解不恰当和粗心大意。“为人嗤笑”是被人讥笑的意思,可许多学生将其填为表傻笑意思的“痴笑”;还有不少学生粗心,把“嗤”的右边漏掉中间一横,只写上了“山、虫”:还有学生粗心把chī看成chǐ,写成“耻笑”。
第二,生活中常见的别字深深影响了学生。如“寻人启事”,竟有62.2%的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写为“寻人启示”。
第三,错误写法司空见惯却得不到别人的指点,造成常用字出乎意料的书写错误。“牙膏”的“膏”,是个形声字,月旁高声,可69.4%的学生记成月旁高省声的形声字,将声旁“高”漏掉“口”;“冒”是会意字,“目”上方不应是“日”字,而62.7%的学生将该字上方写成“日”。“夜幕”,不能因这个词表示傍晚,就在写“mù”时只联想到了表傍晚的字“暮”,其实“夜幕”这个词形象色彩浓,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做夜幕。有些字要从字形结构上注意,“唇”应为半包围结构,可67%的学生写成上下结构:“褥”的右半边也应为半包围结构,只是它独立成字时写成上下结构;“熙”的左上角不是“臣,右上角也不是”已;“洁”的右上角应为“士”而非“土”。
(二)词汇贫乏
我们抽取下列3个有关词汇积累的小题目来简要分析学生词汇积累情况。题目采取主观填空的 [##] 形式,内容涉及熟语、形容词。
1.补充完成成语
龙飞凤舞 马到成功
__龙__睛 __马__ __
__ __龙__ __马__ __
__ __ __龙 __ __ __马
2.补充完成其他熟语
A.猪八戒照镜子——_______。
螃蟹过马路——_______。
B.众人拾柴——________。
________,只欠东风。
3.完成A 式的词语。如“软(绵绵)”“热(乎乎)”。
羞( ) 暖( ) 干( )
冷( ) 汗( )
1-2题测查学生对常见熟语的掌握程度,统计结果表明,八所学校的总正确率并不很高。1题全做对的仅占总数的21.8%,若按及格分来计,仅67%的学生得及格分以上:2题全做对的仅占总数的23.4%,若按及格分来计,仅48.1%的学生得及格分以上。为数不少的学生错填为“猪八戒照镜子——臭美”,“螃蟹过马路——横着走”等。3题测查学生对常用的重叠式形容词的掌握程度。“羞(答答)、暖(洋洋)、干(巴巴)、冷(冰冰)、汗(淋淋)”,很简单,可竟然难倒了大家。全对的学生只有21.8%。不过综合看本题要比熟语题做得好,毕竟93.3%的同学及格了。
从这几个简单问题的测查结果看,学生词汇还是相当贫乏的。
二、不容忽视的学生心声
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让学生测试后立即写出考后感受。18人交白卷,共收回402份考后感,很值得一看。
其一,学生能认识到使用规范汉字、自觉积累词汇的必要性。面对单纯的语言文字测试,极少数学生想法比较偏激,如一位学生说:“做这么简单的题,小心将大脑弄坏了……有些浪费智商。”(后来统计发现该生成绩相当差,连“康熙”都写成了“康熹”)但大多数学生肯定了测试,深刻分析了语言学习上的不足,表示要认真对待语文基础知识,如:“尽管这些题目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可真拿出来做做,感觉比竞赛题难,这并不是说题目难,而是平常见到的都没有注意。”又如:“题目难度一般,但由于平时积累过少,以至于做题时困难重重,其中成语和歇后语是盲区中的一大块。做了这份题,使我认识到掌握成语、歇后语的重要性……另外,平时为追求速度,就把复杂字简写,以致不能写出规范的字,搞不清楚汉字的笔画。”
其二,学生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提高字词水平的措施。如生活中学语文、朗读中巩固词汇、通过书法训练写规范漂亮字等。这些措施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努力方向,也是学生对学校、教师的建议。如:“这次测试对我的语文很有帮助……如果平时多积累一些基础知识,遇到不懂的字词勤于动手做笔记,查词典,并及时复习、记住,那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面试时是很有帮助的,以后我一定学好语文课。”又如:“我们平常学课文什么的,总觉得那些最基础的词呀字的,都不用重视了,可通过做这份题,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平时只死学课本上的知识,不喜欢阅读,学习课文时很少学到像‘猪八戒照镜子’等之类的话。以后一定扩大知识范围,不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希望老师在教学时多多注意一下基础知识。”“农村孩子很少买书,希望老师为学生推荐或订阅。”
吕叔湘先生1980年就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李镗1994年也谈到了不去引导学生感受、学习那变幻无穷、多彩多姿的语言,而是一味以图解文章为己任的“传统的读解理论上课模式”的危害。李贞祥1995年主张语言文字的学习应连续贯穿于小学到高中。如何切实调动起初中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呢?如何切实改变初中生使用规范汉字水平偏低、词汇积累贫乏的状况呢?关键在于教师不要再漠视字词学习,应切实更新观念探索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使用规范汉字、丰富词汇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李镗《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对策》,《语言文字应用》,1994.4②李贞祥《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4 ③吕叔湘《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语文学习》,1980.1④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⑤王光祖主编《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调查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山东东营职业学院文法系 25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