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考试说明》,是当年高考的指南针,因此,研读新的《考试说明》对广大师生在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提高科学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注变化,领会意图,明确导向。
今年语文《考试说明》总体上保持了以前的形式格局和内容要求,但比较去年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7个小点。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界定“常见”。
①去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今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解读:从“一定”到“常见”,使范围有所收缩。这一点针对的是表达应用方面的7个考点,使试卷结构中第一部分前面的几个客观题和第二卷中的语言应用题复习有了重点区域。
(二)文学常识方面——突出“作家”和“时代”。
②去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生活的时代及代表作。
今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③去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今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解读:对文学常识的重新界定,体现了今年高考命题可能关注这一部分的命题,由于去年重新恢复这一考点,又普遍没有设题,这一考点在今年设题的可能性更大。从修改的内容看,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具体,也加大了范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古代诗文阅读方面——限制“文言实词”。
④去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今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读:从语境上看,原来的说明中“实词”实际上是指文言实词,但今年特意限制“文言实词”,一方面体现了用语的科学和严谨;另一方面,从设题的操作上看,会注意选择更加典型的文言实词,在文言翻译时,也会更关注对有关实词的翻译落实。
(四)写作方面——提醒“常用”文体,强调“因果”逻辑。
⑤去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今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文章。
⑥去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今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
⑦去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今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解读:⑤从“常见体裁”到“常用应用文”的变化,说明作文体裁意识有所加强。表面上看,范围缩小了,但这里还有两个潜在意图:一是正面提醒常见应用文的复习,二是通过收缩体裁范围,相对突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具体到某一个地区,肯定还会有的试卷提出“自选文体”,但从全局看,也必然会有的地区规定写具体的体裁。所以,从备考的稳妥性出发,应该使三大文体和常用应用文个个过关。⑥将“问题”改为“事物”,不仅扩大了内涵,而且覆盖了各种文体。将“原因”改为“因果关系”,更为科学,考查考生对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而因果关系的认定,恰恰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立意能力等多方面的集中反映。⑦将“特征”改为“色彩”,降低了对考生的要求,因为,相对而言,“个性色彩”容易体现,而“个性特征”较难体现,特别是在考场上,只要体现了考生某一方面的个性化内容或个性化表达,都可以体现个性色彩。
二、总结经验,分析内涵,提高效率。
高考命题的变化是每年都有的,但这种变化肯定是稳定基础上的变化。下面根据考点对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分别解读。
(一)语言知识和表达
1.大部分地区的试卷,字音、字形考查将只设一题,要么只考字音,要么只考字形,要么两者合并考查。原因有两点:一是由来已久的压缩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呼声的影响;二是去年全国卷的影响,在第一小部分只剩4题的情况下,即使不再压缩,也难以扩大字音、字形题的地盘。
2.标点符号题的考查有两点强调:一是由于题量限制及标点符号在高考历史上的地位特点,还是会出现不少地区不设题的情况;第二,由于强调“常见”的范围,加之标点符号的使用本身存在着许多争议,所以,即使命题,也一定是考有定论的用法。综上所述,我们提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此复习不可完全忽视,但要注意常见的、易误的、有定论的。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其中成语使用是重点。要正确使用关键在两点:一是确切理解词语的意思,二是语境的意图。而且,从多年的考卷看,有的题目提供的词语不仅考查使用是否正确,而且还存在哪一个更合适的问题。复习这个项目,一要注意积累易混词语的含义,二要训练分析语境意图以选择恰当词语。
4.辨析和修改病句也是必考内容。有时候,病句考点备受青睐,会设两题。病句辨析一般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病句修改用主观题方式考查(此时一般结合标点符号考查)。从大的方面分类,病句分结构性病句和语意性病句,对应《考试说明》的6种病句类型,前者难点是语序不当和结构混乱类型,后者难点在表意不明类型,这些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加以突破。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要突出后者。压缩语段要求对一个段或几个段的信息进行理解、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在信息量大增,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快速领会语段关键意图的能力十分重要。而且,从适宜评价的角度看,压缩语段的答案很具体,弹性不大,更具客观性,有利于体现“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考试说明》语)。扩展语句方面,从已有的高考题目看,这种题型有的是把词或短语扩充为句子,有的是把结构简单语意笼统的句子扩充为结构更加复杂、语意更加具体、内容更加丰富的句子,还有的把扩展和语言衔接、转换等结合起来。扩展语句表面上是扩充信息量,实则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从高考命题趋向看,扩展语句已经逐步从简单的词语扩充和情景描绘发展为重点考查思维和表达的新题型,如写广告词、补充结论、就话题写感想等。
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作为考点的一个方面,几乎每年都考,但在三个具体的点上,考仿用的最多,变换句式次之。仿用的训练,应突出结构和语意两方面特点;变换句式,难点是复杂单句的处理,对此,要加强复杂单句的结构分解训练。此外,不管是仿用还是变换句式,最重要的前提是看清题目意图,落实题目要求,特别是体现题目的限制性,否则就会被扣分。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和得体多在病句题中考查,不单独设题;连贯题偶有考题,但近年也不多。复习时,要通过训练掌握语言连贯的几种基本要领。
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般不单独命题,多在扩展语句、仿用句式等题目中体现,当然作文考查也会 [##] 体现这方面的基本功。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由于《考试说明》的明显修改,今年考及的可能性很大。不过,高考的潜规则是不强调死记硬背,所以,即使考及,难度应该不会太大,也就是说内容不会太偏,复习时应突出重点,适当地缩小范围,减轻负担。
文学常识的命题存在四种考查方式:客观判断题,诗歌鉴赏题附带考及,名句名篇连带考及,文言文间接涉及。
名句名篇主要考查含义深厚、形式优美的句章,复习应锁定经典篇目和经典名句。从去年的高考命题看,有一种新的信息是,更加注重对名篇的全篇或名句所在全段的默写,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是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古代诗歌题考查的是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分别解读如下:
文言文选段一般以人物传记为主,客观题考及四个方面:实词、虚词、某项内容和人物某种特点的对应性、分析概括。
文言实词多选择较为常见浅显的字词,可以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再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具体含义。虚词考查限定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范围内,设题时多和课本中出现过的相同虚词作比较。虚词用法除平时积累外,还要利用上下文加以判定。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命题都是直接选择文中片段,一般都较为浅显,不绕弯子,只要细心阅读,答题难度不大。
文言翻译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要注意三点:一是从整体语境理解要翻译句子的大致意思;二是扣紧文言字词落实意思,尽量直译,使翻译前后的字词都有对应,尤其是要突出关键字词的翻译;三是体现句式,特殊句式要在翻译时体现出来。
古代诗词的阅读,核心能力是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他考查项目都可以附载其上。从具体题目看,可以分为:归纳内容,分析形象,概括中心,体会感情,领会技巧。
古代诗词的类别性很强,相同类别的诗词在思想表达、手法应用、语言特点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复习时要注意总结,积累表述用语,学会灵活迁移。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为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阅读两部分,分布在第一卷和第二卷。
科学文阅读主要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从最新的命题特点看,命题者不仅兼顾考查“抽取、提炼、概括”的一般阅读能力,而且突出考查“联想、转化、拓展”的较高阅读品质,体现了对单纯辨别认知能力考查的削弱,对推断联想发挥能力考查的加强。从内容格局看,自然科学类文章占据优势。选文上,社会科学类文章与时政保持一定距离,而自然科学类文章紧迫最新科技潮流。科学类文章的试题都用客观题方式命制,选项中常见的设误方式集中在信息偏漏、逻辑错误、曲解原意、指代不明等几种。
文学作品阅读是仅次于作文的分数大户,多年来选用的阅读材料多是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其中涉及自然风光、四季感怀、人生感悟、文化随笔、土地风物、人物记传等。选择散文作为阅读材料在技术上更具操作性,因为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散文的思想密度更大一些,且理趣、人情、文采更容易兼收并蓄,便于从中设计问题。去年的16份高考试卷,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模式显然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传统模式,即分值和题型按传统设置;其二是创新模式,其分值和题型均有所变化。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去年三份全国卷和上海卷的阅读题分值都是22分,而湖南卷阅读题更是一骑绝尘,达到了创记录的27分。阅读部分分值提高的试卷,绝大部分没有采用原来题型中的选择题。从发展趋势看,后一种模式更符合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即增大阅读题的分值,压缩客观题比例。在答案的设计上,不仅大部分试卷具有开放性特点,有的题目还提供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得高分。
从命题考查的不同能力侧面看,在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大环节中,过去的试卷大部分都能统筹兼顾,但在每一个环节内部,其重点还是比较突出的。具体看,在理解方面主要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分析综合方面,主要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鉴赏评价方面,主要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由此可见,只要解决了上面几个重点,其他问题都可以自然辐射到。
(五)作文
宏观上,高考作文的命题有其内在的演变规律,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些突出的问题还是要加以强调。限于篇幅,这里撮要而谈。
1.练习题材不要盲目趋热。高考作文不追赶热点,这是已经反复印证的事实,也是防止压题的基本要求。与其考前预测题目内容,不如进行各种题目类型的训练。
2.练习体裁不能完全自选。从趋势看,高考作文已进入自选体裁和规定体裁并存的格局。从高中阶段的学习重点看,要突出议论文的写作;从今年《考试说明》的文字变动看,要注意常用应用文的格式学习。如果我们没有掌握规定的文体要领,考场上就会有重大隐患。
3.后期训练要强调考场特点。考场作文有相对的特点,即内容必须切题、主题最好鲜明、长度接近要求,还有如构思要快、入题要快等,这些要求应特别强调。
4.追求发展等级要讲究策略。发展等级首先是建立在基础等级上的,所以,写作时必须先考虑基础等级。另外,作文评分一般采用一点评分法,发展等级四项15个评分点,写作时不可能处处兼顾,这就要在自己擅长的某一点上尽量打造特色,赢得高分。
5.适当储备一些时事素材和思想素材。深度关注一些重要时事,可以在写作中派上用场,且收效显著。而一些另类的思想素材可以在考场迅速发酵成和题目相应的作文主题,这也是立意创新的一个捷径。
安徽巢湖市第一中学 2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