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生李香平博士的《“传优养心”青少年传统文化专题读本》即将出版,香平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启蒙,很早就加以关注,后来又付诸实践。记得2010年秋在武夷山参加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年会的时候,会议余暇,香平与熊焰君到我房间闲聊,便谈及青少年传统文化启蒙在今天的意义,还有她兴办蒙学教育的宏伟计划。她的许多想法,我是赞同的,并在口头上给予鼓励。同时也提醒香平,传统文化启蒙首先要解决好教材的问题。没想到事隔四年,香平已构拟出《“传优养心”青少年传统文化专题读本》一套四册之大纲,并编写出其中之两册——《孝敬之道》和《学习之道》,其于传统文化启蒙工作之倾心与努力是不言而喻的。
从已构拟之大纲及已完成的前两册看,我以为香平这套读本是很值得称道的。
作为传统文化启蒙之读本,内容之选择自然成为编者首要面临的问题,而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若不划定范围,势必涣无统纪,难以对学子产生强烈的影响力。香平有感于此,即将选材的范围划定在孝敬、学习、责任、修身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这四个方面的认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孝敬是做人的根本,学习是成才的保证,责任是社会共同的要求,修身则是精神的自我完善,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传统文化启蒙,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意义重大,可谓抓住了青少年道德、审美、认知教育的关键。
传统文化是一个庞杂的文化体系,难免垃圾与珍宝共处、精华与糟粕并存。作为传统文化启蒙之读本,对于传统蒙学读物乃至儒家经典的内容就不能不有所取舍。香平对此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因此,这套读本中无论是正文还是附录的经典名篇,都是经过认真甄别精选出来的。按照时髦的说法,这些经典名篇传递的都是正能量。这与时下某些蒙学读物及少年读经班,将《三字经》《孝经》之类,不负责任地全文照搬给我们的孩子,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蒙学读物历代多有,如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主要采用歌诀形式将识字教学、知识传授与思想灌输融为一篇,让蒙童通过诵读去理解。不可否认,这种蒙学读物在古代曾经对青少年教育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如果仍然沿袭其旧有套路,怕未必有好的效果。香平的读本完全是一种创新,其所谓“传统文化专题”,只突出传统文化之精神,而不拘束于传统文化典籍。围绕着某个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主题,除了精选传统文化经典以为诵读之外,古今中外凡有助于理解主题思想之阅读素材,也得以通过不同栏目进入读本之中。可以说,这套读本从分册主题的认定,到各册课名的拟定,到每课栏目的设立,处处体现出精心策划之巧妙与新意。
这套读本中一些栏目的设置,充分体现出编者对教学法的重视和良苦用心。如《故事有约》有很强的可读性,《幽默与讽刺》发人深思,《七嘴八舌》促进师生互动,《大显身手》既是素质与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凡此种种,使这套读本完全摆脱旧式蒙学读物的死板枯燥,而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启蒙方式,让学童在充满兴趣的阅读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传统文化精神之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