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423268

  

《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出版有感

◇ 叶鹏 谢湘

  2012年底,全国真语文活动启动,在近3年的时间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纵观语文教育界,各种思潮、现象层出不穷、波澜涌动,在此背景下,真语文不断发展壮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性。笔者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2015年,真语文活动主办方、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真语文图书策划工作室编辑出版了真语文系列丛书。目前,有5本图书已经面世,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语言文字报刊汇编——《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这本书汇集了真语文活动发轫以来的理念阐述、真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媒体关于真语文活动的重要报道等。其中既有全国14省市32校联合发布的《聚龙宣言》,也有真语文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既有柳斌、孙绍振、吴桐祯、吴忠豪、陆俭明等语文教育专家关于语文本质的理论探讨,也有贾志敏、黄厚江、余映潮、张赛琴等语文特级教师本真质朴的教学实践,清晰再现了真语文理念发展完善、真语文活动蓬勃开展的轨迹。读了这本书,结合曾经参加过的真语文活动,笔者对于本文开头的问题,有了确定而清晰的答案。
  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不同于语文教学界存在的各种流派,真语文是一种理念。它首次以理念的形态出现,是在2012年12月发布的《聚龙宣言》中:“语文教学最该真实、真诚、真情、真切”“使语文回归本真状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蕴含在工具性中,要紧扣字、词、句、段、篇教语文,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需要教语文”“真语文的教学风格: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语文教学不装、不演、不做作、慎用‘PPT’,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这一系列的教学主张,看起来很具体,但已经远远超越了各种语文教学流派对教学技艺的追求,而是体现出对语文本真的叩问与探索。自此,真语文活动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教学主张也有了提升空间。其实,真语文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很多优秀教师都在自觉实践着,有一些老师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某个流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实践多散见于个体教学中,难以形成合力。真语文通过持续的理论阐述和推广活动,把这些个体的教学实践集中、强化、系统化了。真语文强大的理论升华力量,也使这些教学实践焕然一新,成为对“真”的教学追求中的代表与旗帜,强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真语文不是坐而论道,也不是孤芳自赏,而是通过系列活动,持续性、大面积地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理念的实践推广,比单纯的理论提倡更有意义,但也更为艰难。谈真语文,不能不谈真语文活动。没有真语文活动,就不会有真语文理念的广泛传播;没有真语文活动,真语文就难以避免过去许多语文思潮长不了腿、行之不远的局限,难以对语文教学发展产生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在推广实践的层面上,真语文提供了许多值得称道的经验。比如,语文教育专家与优秀教师二者有机整合:每次真语文活动中,既有语文教育专家对真语文理念的专题讲座,又有语文特级教师的真语文教学示范课展示及教学体会阐释,这些内容使真语文理念阐述落到了实处,人们对真语文的认识也愈加深刻。再比如,考虑到一线语文教师的实际接受能力,真语文活动从中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出一批“真语文之星”,他们在活动中上公开课,让普通教师看到学习真语文大师、开展真语文教学实践的可能。又比如,为了让青年教师有成长机会,活动专门设置青年教师研讨课,给他们提供机会,展现锐气,不断探索,弥补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教学实践中,“真评”发挥了巨大作用:活动中,微信、微博互动电子屏上实时呈现现场听会老师的评课、感言;真语文总策划王旭明课后检测,对每堂课做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检验,检测问题没有预案,而是根据现场教学效果发现、提出,既有基本问题,也有拓展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也会在现场发言,如实评价老师的教学。这些评价真实、及时,常常让青年授课教师“胆战心惊”,但也让他们看到了提升的路径与希望,更让现场听课的老师热血沸腾,因为他们看到了真教、真学、真评的力量,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前进方向。同时,“真评”尤其是总策划王旭明的课后检测,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语文教学评价形式,在动态的现场中随时生成,考验评测人对语文教学的了解以及表达问题的能力,更见其“真”的功力和效果。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不被提及,就是真语文总策划王旭明的个人魅力与影响。出身语文教师的他,对语文真挚热爱,对真语文活动的开展倾注了全部心血;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的履历,锻炼了他的敏锐,拓展了他的视野。王旭明自身过硬的语文素养,再加上语文出版社的品牌力量,这些因素的有机融合,保证了真语文始终沿着探讨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轨道行驶,并且不断向着完美的境界提升。
  走近真语文,人们感受到的是对语文的热爱和理想的激情,看到的是用专业态度追求事物完美的精神。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真语文已不是单纯的语文教学活动,它已形成了一个关于语文的强大的思想平台、交流平台、对话平台、展示平台,提供了语文学科发展的专业建设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真语文必将对语文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二、不妥协的时代战斗风骨
  真与假的矛盾对立,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有普遍性和尖锐性,从经济领域和其他各个领域持续打假活动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求真务实”的艰难性。语文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语文教学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同的是,语文领域“假”的现象不具有道德判断意义,真语文活动也没有在道德判断上一究高低的意图,真语文关注的是对教学规律认识不足或违反教学规律的问题。有人忽略了这一点,人为地对真语文产生抵触情绪,这是没有系统了解真语文理念的认识误区。看看全国14省市32校联合发布的《聚龙宣言》,以及《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语文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何谓真语文》等文章,人们就可以知道,真语文的“真”是有明确严格限定的。   真语文理念就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不断探讨,凡违反语文教育规律的就不是真语文。在语文教育中,违反规律的现象不是比比皆是吗?过分强调语文的教育功能,有意无意地拔高课文人物的思想或过度煽情;过分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具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及实践练习;忽视了文体区别,按照记叙文的要求来教学诗歌、小说等文体;朗读不按生活中说话的自然性而拖腔拿调;对学生评价只表扬不批评;观摩教学中大讲特讲教学长处、优点,而对问题轻轻带过,形成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教师教学评奖中过分讲资历、顾情面、求平衡……对这些现象人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有的还成为正确、开放、现代化的东西被宣扬和推广,这就是语文现状问题的严重性。
  王旭明在《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中说:“也正是因为假语文大行其道,我们才聚在一起,如此痛心疾首,不惜被称为‘毒舌’去打击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别的理论都可以常青不老,而真语文,我希望它是有寿命的,我希望它早一天结束寿命,我希望它早一天退出历史舞台,假语文消灭之时,就是真语文结束之际。”
  直到今年11月下旬的成都真语文高级研修班上,王旭明依然在说:“我为什么要坚持?主要是我认为,无论我们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是像贾老师这样的语文教学,真的不是学术问题,真的不是业务问题,真的是做人的问题,真的是怎样对待语文教育的问题。”
  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真”是最起码的资格证书,是属于底线层次的东西。没有真,语文教学不可能接触善,更谈不上美,距离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永远遥不可及。因而,追求真语文,不是作秀,而是不妥协的战斗性时代风骨。
  三、通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道
  真语文强调回归本真、回归语文规律,也是回归优秀传统文化。从字、词、句、段、篇出发学习语文,必然要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和世界上拼音文字不同的是,很多汉字的形成,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多词语的构成,浓缩了历史的经典和掌故。汉字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汉字这一特征表明,从认识汉字的规律出发学习语文,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它既有工具性的一面,也有人文性的一面。过去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仅仅把它看成是工具性的因素,这是不全面的。
  真语文在理念阐述和实践推广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格外重视,很多语文教育专家和真语文大师都反复提到,搞好语文学习,老祖宗留下的方法最为有效,那就是多读书、多抄写、多练笔、多朗读、多积累,最忌讳教师多讲,而当下语文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满堂灌”。
  对传统文化弘扬最有心得和成就的是当代语文大师叶圣陶,他的许多论点被真语文专家奉为圭臬,在真语文活动中被反复阐述和实践。为纠正学生拿腔拿调拖长声的读书痼疾,真语文大师贾志敏几乎每堂示范课都要提及叶圣陶关于学生如何读书的故事。叶圣陶认为,看一个孩子读书对不对,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单独的地方读书,不去干扰他,听到他是在读书,就不对了。听到他是在说话,那就对了。叶圣陶强调的是,学生读书,要像生活中讲话一样自然,学语文不要脱离生活现实。在这里,人们看到了语文教学回归真实、回归自然、回归语文规律、回归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生活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
  真语文理念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真语文活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激发学语文的兴趣,成为越来越多语文人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真语文前程远大,将深刻影响当代语文教育和语文生活的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