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2年第6期 ID: 401711

[ 吴春秋 文选 ]   

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究

◇ 吴春秋

  文言文是国粹,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在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提高文学鉴赏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文言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大增加,教学难度自然也相应增加。因此文言文教学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
  一.当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弊病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学生学习兴趣低,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知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方法陈旧单调,几乎完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学生对文言作品的初步认知与整体把握。学生成了记笔记的机器,在文言文学习上体现出更为明显的依赖性。这也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解读过于注重对字词句的识记,忽视文本的文化意义,对文章的理解相当浅显。文言文教学重视了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因此,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新课改下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我们立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认真学习语文教育学理论、阅读与鉴赏理论、心理学理论,结合文言文自身特点,将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系统论等教育学、心理学理念引入教学过程的设置中。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加强主导意识,充分认识文言文的学习价值,具体把握教学目标。其次,主动建构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系统,做到胸有成竹、因材施教。
  开放式阅读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包括网上学习来进行。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课堂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阅读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下面就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模式探究:
  1.预习案中体现阅读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以往的预习,大致局限于教材文本的字音字形及语法知识的积累,对作家作品有些简单的了解。预习阅读材料单调枯燥,学生不爱看,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文言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夯实基础;又要能够有效拓展,增加它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阅读内容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一篇文言文,除了教材提供的文本及有关资料外,还可以收集与作家、写作背景、主题等相关的资料。例如:学习贾谊的《过秦论》,我们请学生收集与作家相关的资料,除了时代背景,还向学生推荐贾谊的《过秦论》另外两篇及《鵩鸟赋》来横向拓展。同时推荐了《史记》中的《贾生列传》以及后人对贾谊进行评论的诗歌来纵向拓展。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理解有难度的给以适当的文字说明,做到难易适中,并力求其中有一些有趣味性的材料。这样就使学生如进超市,对这些材料各取所需、各尽其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习案中体现阅读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开放,调动学生积极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描述过这样一个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式,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定的进步。”课堂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在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语文的教学方向和着力点。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形式的改革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从文言文开放式阅读课堂的结构模式讲,把课堂分为分组活动——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师生探究总结——课堂巩固训练五个环节。在点拨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探究总结中要探究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总结文言知识的系统和阅读文本的规律。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开放性重点体现在小组活动形式的设计上。活动形式可传统与现代结合,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组内可以选定一个同学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诵读讲解,也可采用演出式、绘画式、讲述式、演唱式(演唱古典诗歌)、看幻灯片、欣赏影碟等形式研读文本。比如《寡人之于国也》论辩色彩较浓,组内就分出两方就“王道”和“霸道”进行论辩。像《孔雀东南飞》这样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可以采用讲故事,也可让组内编写剧本演出,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纯粹的议论散文可同题异构作文与作者比较观点及论证方法的异同,同时也能探究文本的现实意义,可谓一石二鸟。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老师讲授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导学案中体现作业和评价方式的开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层次性,注意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和综合性”。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作业也应符合此原则。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把作业分为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短期作业主要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预习准备工作,如熟悉文本、收集资料,以及对当天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的复习巩固;长期作业则带有拓展性和研究性。我们利用《课外读本》选择定量的文言文本要求学生制定学期计划按时按质完成,教师定期抽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的不同层次,作业还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夯实基础,选择题侧重延伸拓展及能力提升。此外根据作业的形式又分成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文言文的学习。例如我们学习《师说》时正好赶上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尊师重教的板块,我们就动员学生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运用书法绘画等形式弘扬这一传统。还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作文竞赛。这样的作业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一本作业制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掌握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作业的开放必然带来评价方式的开放。从评价形式来说,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从评价内容来说,可有对知识积累量的评价,如摘抄量、记诵量、阅读量、资料收集量。也可对学习过程评价,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能否对文本有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否积极质疑,有没有以配乐朗诵或小品、课本剧等形式来反映自己的阅读情况。还可对学习的结果评价,如读后感、随笔的质量,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等。评价结果可采用量化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开放式的评价目的是试图“帮助学生发现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意义,指导学生检查和反思学习过程,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开展学习”(《课程标准》)。
  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就是要突破教室狭小的空间,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用更广阔的视野、更科学的思维、更积极的态度参与阅读,从而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里的“天光云影”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去创造。
  
  吴春秋,语文教师,现居河北迁西。责任编校:黄碧斋

文言文开放式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