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评价中国旧社会的传统女性为“小女人”,她们柔弱而又感情丰富,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的濡养,被伦理、礼教束缚,在爱情婚姻上,她们是可怜的,她们执意追求平等的地位与自由的感情,而结局往往是血泪零如雨,要么是情感被扭曲,要么是生命遭扼杀。于是乎,粱山泊与祝英台成为封建爱情的绝唱,刘兰芝与焦仲卿成就了爱情的悲壮;于是难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喟叹。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忽视在文学领域中,有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群体:她们为了自己的纯真爱情不屈于权势,不对负心人委曲求全,而是以独立而坚强来书写自己感情史上“忠”与“烈”。在我们高中教材中如先秦时期诗歌中《氓》的女主人公与现代戏剧《雷雨》中的侍萍,她们的那份真、善、美为女子的爱情文化共同奏出了饶有韵味的强音。
暖雨晴风,已觉春心动
作品《氓》,氓的爱情攻势里没有那繁复的说媒,没有那车来人往的排场,只是以“抱布贸丝”为名来“谋我”,理由正当又是别有用意,情由此而露,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蹩脚的。可在那个时代讲究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在古风淳朴的世俗中,此举自然是要有胆力,又充溢热情的,也无怪乎“我”心甘情愿地成为其爱情剧的女主角,“送子涉淇”,并共定终身“秋以为期”。氓终是讨得心上人的欢心,而“我”又何尝不是怀着何等的感动对未来的家庭生活翘首啊。而《雷雨》中鲁侍萍所处的时代,封建礼制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而且它统治着所有的伦理与道德。受过西方自由思想熏陶的周朴园心怀平等思想,与侍女侍萍真诚交往,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与自己地位悬殊的女子的美,那么纯真,那么体贴。在有浓郁封建思想的家庭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周朴园头脑中的自由思想与家庭观念是何等的不容不合,而侍萍的水中芙蓉的清新与纯真熨贴了他焦灼苦闷的内心。当然,初涉世事的侍萍,被周家公子那份真挚的深情感动着,在两情相悦中,带着对未来的一份美好憧憬,倾心于周朴园。对周家他那份财势并不念想。
化作春江皆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爱情是流动的物质,真实却并不凝固,更不会完全按初始状态延续。——特别是爱情双方在社会地位差距非微时。在《氓》与《雷雨》中,两位爱情的女主角都用心与力去呵护着感情平铺而前,那毕竟是心中最珍贵的感情啊!于是,一个操持家务,为家振兴而任劳任怨,“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功夫没费,辛劳有了预期回报,“言既遂矣”。然而,负心汉不仅丝毫没有感恩,反而粗暴以对,可怜可叹。而另一个是败坏风俗,私定终身,为周朴园生下儿子。在当时社会中,这种无心念及其他的做法,无异于就是把自己一生一世的幸福与寄托,孤注一掷。可善无善果,为了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结婚,周朴园残忍地把产后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死活不管。当时在他心里,已全然没有了真情,而侍萍对爱情所有向往也无情地被扯碎。她的世界全暗了,心里万念俱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最终选择投河自尽,表达内心对爱情被唾弃的无奈与悲愤,试想置一切不顾追求的,在顷刻间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支离破碎,对一个弱女子而言是彻底的绝望!在没有平等人权的时代,爱情是永远没有公平与合情而言,而受伤的一方又无庸置疑当属于弱者。诚然,爱情悲剧永远不会停演,但人都不愿由无罪的弱者来背负所有的痛。我们不禁为这两位善良美丽的女性而鸣不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虽然,强者可以横行一时,而有一点不可否认:弱者也有弱者的觉醒,觉醒就意味着不甘沦落,意味着独立。《氓》中女主人公,在丈夫背信弃义、亲人冷眼之时,认识到了自己的孤立无助,也独自伤怀过,“躬自悼矣”。然而,她没有为保全所谓的声名一味地屈身惨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而是用绝决的号角奏响抗争的最强音,“淇则有岸,隰则有畔”:永远离开这个伤心地,脱离这个无情义之夫。这要怎样的勇气与胆量,这种行为在当时世风中也就不能不说是叛逆!无论日后如何,在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敢于向男尊女卑的观念发出冲击的又有几人呢?而在《雷雨》中,经过30年后,曾经被逼上绝路的侍萍,当怀着复杂心情觉察到周朴园所有的怀念是虚伪时,终于向“我的话就是法律”的周朴园,刺出有力的一剑,它把周朴园的所谓重情义的面目撕开。在内心纯真的侍萍那里,只有一个“情”字,爱情,亲情,人情,而她面对一个没有情义没有道德的小人,自然也就不可能像周朴园说的那样“性情好像没有大改”了,故而在周朴园想用钱来“赎罪”时,侍萍毫不犹豫地接过支票,又把它撕了。它没有拒绝这支票,却拒绝给没有真情的人心安理得的借口,这就是反抗,彻底的反抗,虽然没有撼其社会地位,却也至少让他切身体会到金钱万能的一次失败。在此冲突中,周朴园的对手仅是一个社会地位最下等的人,却有最高尚品质的下等人。而这次落败,在他一生中可说是没有“意想”到的。这是侍萍在善良被凌辱、爱情被欺骗而所作的回应,她的回应是毫无保留的,她对周朴园不抱任何幻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所推崇爱情高境界是彼此在精神上能产生共鸣。“风住尘香花已尽”,当爱情的一方背叛了维系双方的信约,亵渎了圣洁的爱情,那么爱情必然是走向终结。而受害的一方虽然在情感上必落得“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悲惨境地。但是他们在内心上都会厌恶对方,甚而仇视对方。在采用的方式上,要么低声下气,曲意苟全;要么坚强直视,彻底决裂。而在爱情悲剧中的《氓》与《雷雨》的两位女主人公能影响、昭示无数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们都选择了第二种处理方式,她们属于精神上永远不屈服的顽强者。唯如此,读来永远是那样的荡气回肠。
[作者通联:浙江宁波郑州咸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