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论文犯难的情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消除这种犯难的状况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喜欢写作文的话题入手,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写起,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从写身边的生活开始,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唤起学生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多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名言警句等,使学生在听中受益,从而产生读的愿望,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要尽可能多的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尽情的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后来的写作贮备更多的写作素材。其次,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多读书,增加阅读量,为写作储备更多的素材。如利用晨读的时间阅读经典美文,开辟班级图书角,召开读书会,举办读书节等。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增大阅读量,而且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速读、略读、精读、跳跃读等。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在书的海洋中摄取营养,把厚书读薄。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肯定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感情和经历都是我们自己亲身体验到的,那样才会印象深刻,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富于情感,如果我们没有生活的这些点滴来源,相信也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我们生活中耳闻目睹的鲜活的事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真情实感的文章。再次,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做生活有心人,对身边的人、事、景随时留心,做到、耳到、手到、心到、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天长日久,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会不断的丰富,到写作文时就会文如泉涌。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现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三、在情感上加以引导,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写作欲望,让学生乐于表达,既想说,又爱说,还得会说,从而写出美文佳作。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需找学生的感情冲动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善说善写。如让学生忆往事,找学生感触最深的、最有纪念意义的话题开始。从这样的话题写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尤其是对“懒”于动笔的学生,更要积极引导,老师要多和他们聊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要从培养兴趣入手。
四、借助仿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文章从取材、布局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要指导学生把课文取材、布局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优点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和修养,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读写结合”。最简单、最易操作的就是要求学生模仿写作,按照课文的写作手法,根据课文的行文脉络,把自己将学过的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特别对于中下生,这项训练尤为重要。通过仿写的训练,可以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仿写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挖掘写作潜力,慢慢练就写作的技巧。
五、用赏识激发写作兴趣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近些年来感触较深的成功经验之一,作文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对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应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语,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写作能力稍强的学生,我们要把学生好的作文片断和文章,及时的读给全班同学听,或是在作文园地里张贴,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此外,还可以举办班级手抄报、班级文化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是开办班级作文网站,让同学们自己把优秀作文或是片断上传,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唤起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在情感上加以引导,激发写作热情;借助仿写挖掘写作潜力,慢慢练就写作的技巧;用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