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第4期 ID: 355096

[ 罗清华 文选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关注“概念的准确界定”

◇ 罗清华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老太太,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有人问他,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呢?”
  许多人也是这样,他们被内心或显或隐的贪欲推动着,不断地追求着“大”,就像那位老太太,买了大号的鞋子,却忘了自己的脚。不管穿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
  请以上述材料为内容,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解读】
  本材料中有一句结论的句子:“不管穿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因此,本材料最准确的立意是:做事情要切合实际,不要贪多求全,不切实际。也可以利用“以果溯因法”,从常识角度推导,“为什么平常人都不买大鞋子而要买合脚的尺码呢?”,因为“合脚最重要”。
  学生习作中,多把目光盯在“许多人也是这样,他们被内心或显或隐的贪欲推动着”这个句子,从中推导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恋,切忌贪婪”,从而去批判“爱财贪污”的丑陋行径。
  贪的解释是这样的:①(动)本义:爱财;后多指贪污:~污|~得无厌。②(动)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求多:~多|~心。③(动)片面追求;贪图:~赃|~天之功。本次材料中的“贪”的定义,应该归属第三种,“贪图,片面追求”之意。一个概念,可以揭示事物多方面的特性,有丰富的内涵,应将概念内涵进行准确界定,以避免出现偏离题意或者偷换概念的问题。
  本题可以批判贪,但是批判的对象不是“贪婪贪财”,而是“片面追求、贪求、贪图”。老太太买大鞋贪“大”,并没有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贪得无厌,贪婪索取”,并没有损害到他人权利与利益,而是在日常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联想扩展】
  从“不切实际,贪大求全”入手,可以联想到,有的人吃自助餐,贪多贪便宜,非要达到“扶着墙”进去然后吃到“扶着墙”走出去的程度。有人买衣服,贪求时髦而不顾自己的身材实际。择职业,有人贪求“公务员”的稳定和好声名,不顾自己的实际爱好与追求。有人做学业,贪求快求好,不管自己的基础条件和学习能力。有人择爱人,贪恋钱财,不管情感。子女教育,不可贪名,不顾孩子的实际能力,要求他们必须中学上名校大学进名牌。城市建设,更不能贪大,而要宜居。单位也不是越大就越好,大小适中,更好管理。人生的追求不是一定要做“人上人”才是幸福。关键在于“合适”,在于“切合实际”之所需。
  有个小故事,也可以作为论据来分析:有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抻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是知足些吧,只要少拿一半,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这也是一次不要贪多,要兼顾到瓶子小口的实际情况。
  【学生例文】
  合适最重要
  张淑玲 祁嘉欣
  如果有人问你,在“大”与“小”之间,你会选择哪个?也许你的潜意识已经告诉你:要大的,大的总比小的好。其实很多时候,越大并不代表越好。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开篇准确简洁地点出材料主旨: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生活中,常有一样东西令我们倾向于错误的判断,那就是人内心深处的贪欲。买东西的时候,人们都想用最少的价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在同等价值的事物面前,更多的人会倾向于选择体积大的一个。但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我们自我感觉赚了便宜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实在帮助,反而造成了一种浪费,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真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分析人心的贪多倾向,造成了选大不选合适的现象)
  生活中那些芝麻小事,相对于当今社会的不断追求“大”的现象,就显得不值一提了。近几十年来,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可谓一幢比一幢宏伟壮大。这种“城市化”的“贪大鞋”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走进这些奢华的“政府大楼”与“市政广场”,你会发现,它们尽管外表极致奢华,里面却“空空如也”“罕有人迹”。占地如此之大的建筑物是否真正地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普通百姓是否真正享受到这些建筑物所带来的好处?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城市建设有多么雄伟壮丽。部分地区政府的“面子工程”,虽然使城市地区形象倍增,却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不自觉地成为一种累赘。这样的建设,无疑是给城市的发展套上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阻碍了其前行的步伐。
  (扩展至城市建设的“贪多贪大”而不求实际实用的问题)
  由社会再延伸到个人,“大”的观念依然深深地存在于某些人的脑海中。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不满足现状,试图用一些有违道德的做法来扩充自身的利益。“苏丹红”、“瘦肉精”等等的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三鹿奶粉”事件又尾随而来,继而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都处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归根到底,一切都源于企业家、商家的无尽贪欲,不断追求“大”,以至于上升到践踏这百姓的利益而追求高利益大回报。其实他们都可以更好地走下去,只因给自己套上一双不合脚的鞋子,才切断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因为贪利润之多,走上损人利己之路。此处联想超过了材料本身提供的“度”,写成了对贪婪的批判,把握不够准确。用另一位同学所写的一段来更换,进一步说理论证)
  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我们又何必牵强地去穿相同大的鞋呢?
  在农业上,我们强调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经济上,我们主张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搞企业创新;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对策……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努力发挥个性,不要盲目愚昧的跟风,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贪多求全”。
  其实不管做什么,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只有做到切合实际,前进的道路才会更加顺畅。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关注“概念的准确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