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756

[ 谢林 文选 ]   

漫谈情感教学的实施

◇ 谢林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病之一是过分强调“知识点”,盲目提倡语文教学理科化,忽视了思想情感的教学,把语文固有的丰富内涵、人文价值束之高阁,形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僵死现象,结果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提出了对文学作品,要开展情感教学。我们认为,所有类型的文章,都可以开展情感教学。因为只要是文章,都会沉积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凸显其中的灵魂与精华。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就是利用课文提示的情感区拨动、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感慨、共鸣、灵气,激发联想和想象,兴趣与期盼,从而获取知识,获取语文教学的高效益。
   过去私塾先生采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富有情感的朗读,朗读按规定的语调,语速也较为缓慢。教师摇头晃脑,情真意切,学生“之乎者也”,书声琅琅,热热闹闹。这样,富有情感的“读”“读”“读”,学生潜移默化,认真领悟。起初,私塾先生不讲什么,学生并不怎么理解,书读得遍数多了,语感强烈了,然后先生稍加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是先生情感朗读留给少年鲁迅的真切感受,并启迪了鲁迅强烈的求知欲望,或许可以这样说,鲁迅之所以成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是与寿镜吾老先生深情的朗读有密切关联的。
   现在的朗读教学,当然不提倡摇头晃脑,但情感朗读还是必须的。这正如唱一首歌,有没有情感,情感达到什么程度,与其表达效果密切相关。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如能做到以情发声,当激越时激越,当深沉处深沉,时有拔地而起之动,时有寒塘映月之静,巧妙运用语调、语速、音量的变化展示课文意境,借助姿势、表情、动作,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鼓动性,用情感点燃学生的心灵,激发出热烈的学习气氛,那么教学效果一定是胜出一筹。我在初中学习时,遇到一位语文教师,她十分注重情感朗读,对课文表情达意的把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她朗读课文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激发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的许多文章我都能熟背,许多名言警句也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也特别的好。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也同样需要实施情感教学。《回延安》有一句“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的诗句,如果学生不明白写作背景,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无法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嬉笑等不成熟表现。但如果教师紧紧把握住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并以此为纲去理解这句诗,就能把作者、教师、学生的思想脉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跳动,奏出一曲极其响亮而动人的赞美延安的颂歌。
   请想想,作者16岁到达延安,参加鲁艺的学习,投身抗日战争,在革命圣地茁壮成长,成为我党我军著名的诗人、作家,参与创作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本《白毛女》。正如作者所说的,到了延安,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是党哺育自己成长,是延安人民用小米把自己养大的。把延安比作母亲,是真情的流露。“有时一边写,一边流泪。”文艺来源于生活,作者在延安时经常目睹放羊,看到羊羔羔吃奶的时候和人类极相似的表情,眼望着母亲。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是作者激情的升华。再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竺可桢的崇敬之情,教师在讲课时适度点拨,那么学生对课文中“光辉的一生结束”、“同他心爱的科学分手”、“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等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竺可桢的优秀品质也就更能深入人心了。
   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把目标主要集中在作文选上,一味地鼓励学生买作文选,读作文题,抄作文题,背作文选,拼凑作文选上的只言片语,却忽视了教育学生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书写生活;指导学生用先进的、高尚的、积极的、进步的思想情感去指导自己的写作,因而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得不到较快的提高。
   人的思想情感与写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一个人心灵充满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展现在他面前的天空也一定是清澈明亮的,他看到的人一定是善良可爱的,他一定会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给人振奋,给人力量。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斥着对社会对他人的仇恨和嫉妒,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的眼前总是乌云密布,黑暗恐怖,他的笔下也不会出现脍炙人口、令人鼓舞、给人启示的好文章。现在我们常说感恩,要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父母、对他人有感激之情,但更要他们树立报恩之志,确立“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理想,这也是情感教学。真正确立了这些情感,写作内容就会充实起来,写作的激情就会高涨起来。
   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因而对“车夫”的一举一动深深感动,挥笔写下了歌颂劳动人民正直无私崇高品质的《一件小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诞生,源于他爱戴、崇敬志愿军战士的深厚感情,并具有把志愿军事迹写出来,让全国人民知道的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现在有些家长,甚至个别教师,对劳动人民毫无感情可言,常对学生讲:“你不用功,将来当清洁工、保姆……”试问用这种教学方法把鄙视劳动人民的情感灌输给学生,学生怎能写出歌颂劳动人民的好文章呢?
   教育就是教我们的学生怎么做人,做怎样的人。语文教学的直接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学知识,但从学生成长轨迹来看,其思想道德方面的间接作用则更大,而情感教学又是具体化、形象化、经常化、艺术化的思想道德教学。在学生几年、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中,情感教学把语文教学歌颂的优秀品行、先进思想、高尚情操的基因植入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的思想渐趋成熟,他们的人格不断完善,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这也是语文教师应尽的光荣而又神圣的职责。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226200)

漫谈情感教学的实施
目录